A10: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封面报道
下一篇

阿来

人和自然是持续创作方向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图/视觉中国

  阿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履职以来,阿来持续关注环保、教育等公共话题。他表示,自然环境在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应得到重视。现实问题也触发他创作了“自然三部曲”,对人跟人、人跟自然关系的探究,在他的写作中会一直持续下去。

  “人与自然关系应该得到重视”

  新京报:这些年你的议案、建议基本都是有关环保主题的。

  阿来:对,这个是公共问题。环境、卫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新京报:议案建议反馈情况怎么样?

  阿来:有快有慢,一年年总有进步。但我们总是希望能进步快一点。

  新京报:近年来网络小说兴起,文学界目前也存在一种浮躁之气,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阿来:这些东西也是属于文化产业,依托于网络成长起来。但大量的年轻人从事网络小说的写作和阅读,那可能就有问题了。多元化就是各种文学都有,除了严肃文学,也有一些作品提供休闲、娱乐。但现在的问题是,只要一提到文化产业化,就认为作品必须是休闲、娱乐的,没有人往高处想,都在把读者往低处想。

  新京报:如果一直把读者往低处想,是不是有一天读者就真会这样?

  阿来:对,因为你就一直给他这些(低层次)东西。一些拍电影的,不相信拍了《阿甘正传》读者会去看。提供文化产品的人和消费文化产品的人会形成互动,但这种互动是往高的还是往低的方向互动呢?现在是往低的互动。

  现在讨论一个严肃作品,什么时候谈过作品本身?谈的第一是挣了多少钱?第二是得不得奖。

  新京报:去年你出版了《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三本书,被称为自然三部曲。你近年的创作方向是不是更关注自然主题了?

  阿来:这也是现实问题触发的。中国文学以往在社会、人与人的题材上写得多一些,但现在自然环境在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应得到重视。如果普通公民普遍没有环保意识、觉悟,完全让国家、政府去负责,其实很难解决。比如碳排放问题,除工业外,其实也与高耗能的生活方式有关。

  “缺少精神寄托就会用物质证明自己”

  新京报:能谈谈创作缘起吗?

  阿来:我先写《三只虫草》,感觉找到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从自然界事物而非从人入手,而这个事物又是现在消费特别追捧的东西。我们会发现,有一些需求跟我们膨胀的物质欲望有很大关系,而这并非我们的必需品。仅仅因为它在自然界很稀少,中国人往往并不因为稀少就去保护,而是抱着“物以稀为贵”的想法去消费。

  新京报:最近吃穿山甲的新闻比较受关注。

  阿来:这是异曲同工(的事情)。

  新京报:就像《尘埃落定》中的罂粟?

  阿来:对。就像岷江柏,其实我们真就非常需要它吗?大家并不信佛,却非要戴个手镯,非要疯狂的、着了魔地去追求它吗?

  新京报:在你之前,类似呼吁也有。你会不会有一种无力感?

  阿来:会有。我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根本上对人性是悲观的,但总还是得有人呼吁,而且也可以看到,有这个意识的人在增加,而不是减少。

  新京报:这种膨胀的物欲主义何时会消解?

  阿来:现在物质已经比较丰富了,刚好是先富起来的人在消费这些。因为没有、或很少有精神文化方面的寄托,他就会用物质来证明自己。

  作为一名作家,只要我的体力、智力没有问题,写作就是终生的事业。但只要写作,不可能天天只写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关注公共问题,关注人跟人、人跟自然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在我的写作中肯定会一直持续下去。 ——阿来

  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