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布阿莱姆·桑萨尔

2017年03月1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制图/高俊夫

  “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很多年前,《娱乐至死》的作者、西方著名媒介文化批评家尼尔·波兹曼这样比较反乌托邦文学经典著作——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2017年1月,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新一届总统,保守主义时代再度拉开帷幕。此后,《1984》《美丽新世界》《使女的故事》等一批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在美国销量飙升,《1984》甚至一度跃居美国亚马逊网站畅销书榜榜首。

  在中国,一本全新的反乌托邦小说、以某种形式向乔治·奥威尔的《1984》致敬的《2084》中译本近期由海天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法语小说,2015年在西方甫一出版就成为法语文学的畅销书,斩获了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法国《读书》杂志2015年度最佳图书。

  《2084》却是一本难读的小说,阐释理念甚于艺术形象塑造,行文缓慢而充满压抑感。它被评论家称为一个破坏性很强的“寓言”,未来人类社会又一个恐怖版本的“美丽新世界”。这个世界里,无处不在的神学成为统治者,这个“国”叫做阿比斯坦,它唯一的神叫尤拉,唯一的宗教名为“噶布尔”,议会是“公正博爱会”……总之,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彼此相像,被抹杀一切个性,他们被禁锢在自己的街区,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他们不需要知道,只需要相信。“屈从即信仰,信仰即真理”是阿比斯坦国教导人民的座右铭,人们只要明白,“噶布尔教”是唯一的信仰。

  当信仰走向盲目和极端,世界也许就会走向如此的可怖场景。这是《2084》的作者、阿尔及利亚法语作家布阿莱姆·桑萨尔研习的沉重命题。2017年3月,他带着这本神秘的《2084》来到中国,为我们讲述宗教极端化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多元匮乏危机。

  生在阿尔及利亚,桑萨尔从过商也从过政,却在亲历过20世纪90年代的阿尔及利亚十年内战、并亲眼目睹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之后,愤然决定改投文学之路,通过写作抵抗暴力。迄今为止,他著有七本小说和十多篇短评和随笔,在每本作品中都敢于批评祖国的极权与腐败,敢于痛斥宗教极端分子的狰狞。

  桑萨尔出生的1949年,阿尔及利亚还是法国的“外省”,他选择用法语而非母语写作,他愿意把自己看做法语共同体的使者。他经常飞往世界各地,宣传和平与多元的价值理念,而这是和《2084》里截然相反的思想。在桑萨尔看来,极权也好,暴力也罢,都是用强制的手段迫使人“盲信”。而“盲信”,无论“信”的是什么,无论这“信”是曾让我们以为自己“热爱”的乌托邦,一旦它开始泛滥,趋于失控,诉诸暴力,那么,人类社会是否真会走向《2084》?真是不得而知的事情。

  详见B02-B04版·主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