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天下
加息并非由于美国经济已全面复苏,这反而可能是下一次金融危机的前兆,也并非在预防经济过热,而是为预防未来可能的金融危机铺好了路。
北京时间16日凌晨,美联储如期加息,宣布将基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0.75%-1%。然而,美元却并未走强反而下跌了,同时金价却随之上涨,这看似与市场预期不符。然而,果真如此吗?其实,这一“反常”现象,恰恰源于市场从美联储的措辞看出,加息并非由于美国经济已全面复苏,这反而可能是下一次金融危机的前兆。反观加息,也并非在预防经济过热,而是为预防未来可能的金融危机铺好了路。为何这样说?美国金融危机是否真的一触即发呢?
事实上,所谓“金融系统性风险”,是指整个金融系统或整个市场崩溃的风险,特指在系统或市场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所造成的风险,其中单个实体或实体集群的故障可能产生级联故障,从而导致整个系统或市场破产或倒闭。
2008年的金融危机,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特点。通常来说,支持系统性风险的模型,虽然能做到每个模型都很精准,但事实是所有模型都使用相同的理论基础,金融市场与经济之间未知的关系,会加剧和导致系统性风险。
由于在金融市场交易中使用的定价模型中,没有考虑流动性风险。所有模型都不适合这种情况。因此,使用这种模型的非流动性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将面临系统性风险。
举例来说,贝尔斯登表现最突出的两只对冲基金是本次金融震荡的催化剂,两只贝尔对冲基金投资的 AAA级CDOs抵押贷款证券,都使用了极高的金融杠杆,即使采用抵消风险的对冲——ABX指数,也挽回不了其死亡之路。
这看上去是一个成功的模型:购买债务的成本来自于 CDOs 所收取的利息,以信用保险的成本做对冲。两只基金最终呈现出高额的回报率。然而,随着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一切都被破坏了。投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的基金大幅缩水,基金经理没有做足对冲,来涵盖其杠杆作用下扩大的巨大亏损。
而借钱给基金的银行面对次级抵押债券的蒸发,这种突发性的亏损使银行异常紧张。于是银行要求贝尔基金以更多的资金作抵押,迫使贝尔出售债券筹集现金;销售使得次级债券的价格下降得更快,银行就更加不安,便要求更多的资金担保,从而造成贝尔斯登更多的债券销售。如此恶性循环,没多久贝尔对冲基金便分文不剩,噩梦就此开始。
2008年3月,摩根大通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正式完成了对贝尔斯登的收购。而2007年1月,贝尔斯登的股价曾高达每股170美元。贝尔斯登全球员工约一万四千多人,公司历来鼓励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员工持股量达到总股本的三分之一。股价大跌,使贝尔斯登的员工遭遇了巨大损失,当然受损的还有广大的投资者。
2008年金融危机已然过去十年,美国尚未完全走出危机,其根源就像爱因斯坦说过的:“我们不能用产生问题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似乎超越了过去百年才能完成的进程。
然而纵观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几乎都出现了财政赤字,其中美国、日本和英国的预算赤字规模最大,德国、意大利、法国和加拿大等工业国也出现巨额财赤。特别是欧元区的公共债务问题,拖累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却充分说明:糟糕的经济理论,将导致自我毁灭之路。
自 2008 年爆发金融危机后,信贷萎缩,实体经济难以获得所需资金,为了应对信用紧缩的状况,美欧各国都向金融体系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和低成本借款,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这一货币政策一时间缓解了企业的债务问题,却令债务转移到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将企业的违约升级到了政府违约。 至此,美国是否正处在下一次的金融危机的前夜让人不得不思量。
中美经济的互动影响日益加深,对其带来的外来风险的防范,同样需要仔细思考。其实,中国具有后发优势,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走过的路,长处我们可以借鉴,危机我们可以避免。中国目前的问题主要就是产能过剩,房地产问题,以及金融监管,把内功练好解决好上述问题,中国金融稳定整体可期。
□陈思进(资深金融风险管理顾问)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