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入境旅游摆脱多年下滑态势,进入全面恢复的发展通道:来自国家旅游局官方数据显示,入境旅游徘徊多年后连续两年正增长。2015年中国接待入境游1.33亿人次,较上一年增长4%,是三年来首次增长;在2016年保持着3.8%的增速,接待入境游客1.38亿人次,其中外国游客2815万人次,同比增长8.3%。预计2017年入境旅游人数有望达到1.43亿人次,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访中国。
本月,凯撒旅游在国际大型旅游展会ITB Berlin上发布十二大“入境游”主题路线,同期宣布,凯撒旅游拟成立入境游公司,专注入境市场。记者了解到,凯撒旅游将通过进军“入境游”,加快自身国际化的进程。
上月,由携程主办的中国旅行者大会上,携程CEO孙洁以及携程执行副总裁、国际事业部CEO熊星均在演讲中提到“未来会加大入境游布局”,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入境游大环境持续向好,2017年中国入境游将延续自2015年开始的稳步增长,这一趋势基本可以确定。”
而多年来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中旅总社、国旅总社等大型旅游“央企”都一直非常重视入境旅游线路,并表示“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做大做优做强中国入境游市场,这是作为中央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旅总社、国旅总社等坚持做入境游、甚至以“入境游”起家的老牌旅行社,在入境旅游线路开发、吸引海外游客游览中国、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等方面,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但他们也指出,一方面,希望旅游管理部门能出台相关鼓励办法,支持坚守发展入境游的企业,深入境外直客市场,既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和推介,又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另一方面,为适应入境旅游“散客化”的趋势,服务模式要由满足基本观光需求向提供更高质量的旅游和旅行综合服务转变——特别是由全包价的、长距离的远期销售产品,向目的地旅游服务转变,以更加契合当下海外游客的全新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需求。
国旅总社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供给侧改革理念,抛弃景区景点经济的思维模式,多元化打造入境游产品,才能推动入境游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签证繁琐与景区门票是入境游的发展瓶颈
1 新现象
中国景区需要身份证+短信确认,这就直接把外国游客挡在门外了。
中旅总社入境旅游总部副总经理张前英介绍,2008到2011年这几年,中国入境游的发展态势一直比较好,但是从2012年开始,入境旅游开始出现低迷和下滑的态势。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中国对很多欧美游客来说属于“长距离目的地”,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外国人缩减了旅游费用的支出,可能就放弃了来中国旅游的想法。此外,汇率、天气等原因也对入境游有影响。
还有一个很多人常常忽略的情况是,作为“入境游”目的地,中国大陆也面临不少“竞争对手”,比如与中国大陆相比,泰国、日本、印尼等地签证更加便利,且旅游消费较低。泰国旅游的费用一直相对较低,日本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昂贵”的目的地,近些年,日本旅游费用也在降低,与之相对,中国的旅游费用却在上涨。
近几年人民币升值,中国的物价上涨较快,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便宜”的目的地了,很多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已经“国际化”,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国外很多城市的消费水平更高,这让部分西方游客转而选择了到泰国、日本或者印尼旅游。而近年来中国的“雾霾”天气也被外国媒体报道,让一些外国游客对中国“望而却步”。
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许多外国人到世界上很多国家游玩都不需要签证,不用支付签证费用,但来中国却必须申请签证,不仅手续繁复,而且费用高昂。这对吸引入境游非常不利。一个很好的反例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桂林等16座城市有“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所以这些城市正是入境游人数最多的城市。中国游客近几年的出境游快速升温,尤其是去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原因也是同这些国家越来越放开对中国公民的签证分不开的。
同时,携程这位负责人也认为,国内旅游产品价格不低,尤其是景区门票价格基本都已是“国际水平”,而且有些“稀缺资源”连中国游客都“一票难求”,更不用谈外国游客了。
“比如上海迪士尼,我们在策划一些带迪士尼元素的入境游产品,但多方了解后发现,门票是个最大的瓶颈,不但拿不到票,而且需要身份证+短信确认,这就直接把外国游客挡在门外了。所以我们渴望,政府相关部门也好、具体景区也好,能有一个专门针对外国游客的政策。”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雪松
(下转D08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