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比较之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乏力,31.5%的同比大幅增长确实可喜。似乎也在表明,中国经济开始有企稳的迹象。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5%,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29.2个百分点。
比较之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乏力,31.5%的同比大幅增长确实可喜。似乎也在表明,中国经济开始有企稳的迹象。
不过,需要对这一数据进行更多分析。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之所以如此之快,是在生产加快、价格上涨等作用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利润大幅增加,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比上年12月份显著提高。受石油、钢铁等行业影响,国有企业效益明显复苏,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0.2%。
可以看到两点:一是1-2月份的工业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与原材料密切相关的工业企业:二,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国有工业企业,而非民企。
而这种增长,主要跟去年以来全国范围内较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上马有关。在民间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基建成为地方政府稳定投资的主要力量。从各地两会公报来看,不少地方都把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作为2017年的重要经济政策。各省2017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数额从千亿到万亿不等。有学者估计,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在8%左右,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整体规模预计在16万亿元左右。
市场对此也有非常强的关注。从去年年底以来,黑色金属系价格有不小的涨幅,就是受这轮基础设施投资的刺激。工业国企中很多不少是原材料企业和基础设施相关企业,业绩上自然也就可以获得很大支撑。
然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难以真正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这也是几年前的教训。要想让经济健康增长,从投资层面,关键是民间投资的恢复。近期,民间投资开始有些恢复,但是增长幅度仍然有限。
国家统计局在对1-2月份的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进行分析时,也是非常冷静地表示这是“恢复性增长”,这是正确的。从去年年底以来,一些经济数据反映中国经济有企稳的迹象。但是,这只是迹象而已,不能够说明太多。要实现中国经济真正企稳,结束下行惯性,要做的事情还有不少。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引擎是民企。只有民企重新恢复投资意愿,经济才能够实现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说,怎么去唤醒民资的投资意愿,是相关部门应该着重考虑的,切不能因为短时间内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沾沾自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