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越去欧洲越觉得学外语很重要

2017年03月2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隔岸观我

  世界上超过80%的前沿科学文献都是用英语写成,一个人若不懂外语,恐怕也不能与人类智慧的巅峰成就“亲密接触”;即使接触,效果也是打折的。

  每一年都会有那么若干次,人们会在网络上掀起“该不该取消某某科目”的讨论。其中,最具明星效应的两个科目无疑是数学和外语。呼吁取消数学的逻辑似乎很简单:难学。中国中小学数学难度之大的确全世界罕有,但显然,数理思维作为古今中外普遍尊奉的通识素养,是绝不可能说取消就取消的。

  不过,外语似乎就没那么好运气了。有人说,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美国的中小学就不强制学习外语,为什么中国人就一定要学习外语呢?中国人不好好学自己的中国话,干吗要去学什么劳什子外国话?看吧,都上升到民族尊严高度了。

  在我看来,如果非要让我给自己从头至尾经历过的中国应试教育体系归纳出一个最大、最不可替代的优点出来,那我一定会选择“强制学习一门外语”。道理很简单:全球化已是不可抗拒之浪潮,中国更是要在这一浪潮中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无论从国家利益还是个人利益的角度看,学好外语都是必要的,甚至是紧迫的。

  当然,抛开利益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不谈,仅从自我成长的角度看,学好外语也有诸多益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当今世界,超过80%的前沿科学文献都是用英语写成的,难道你就不想凭自己的大脑去和这些人类智慧的巅峰成就亲密接触吗?

  语言当然是有着民族性和政治性的,否则倡导白话文就不会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恰恰因为语言在文化政治领域的重要作用,我们才应该竭尽所能提升国民阅读和使用外语的普遍素养。

  这些年,我频繁去欧洲讲学、交流,深感欧洲学界同行(尤其是西北欧国家的学者)因具备熟练使用2-3门外语的能力,而极大施惠于其所在国的科学与思想发展。事实上,无论我们将来自外国的知识和文化视为怎样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一个既定事实,那就是,如果连对方的语言都无法掌握,我们便远谈不上什么“知己知彼”,更不可能在全球化时代学会真正有效的交流方式。

  因此,强制学习外语并不是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恰恰相反,学好外语正是为了让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明白文化主体和文化自觉的重要性,看清楚中国在全球版图中所处的位置,进而做出合理的反应。至于将外语学习混同于对外国文化全盘接受的观点,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提过,事实早已证明,不过是杞人忧天而已。

  □常江(文化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