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证监会开“史上最大罚单”是“猛药去疴”

2017年04月0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34.7亿元的“最大罚单”背后,是证监会的有力提醒:在“加载”了法治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只有保持对法律法规和监管的敬畏,才能确保投资收益不会化为乌有。

  这显然是资本市场上的一记重磅消息:3月30日,证监会对“资本大玩家”鲜言依法作出“没一罚五”的顶格处罚,罚金高达34.7亿元。这也是证监会开出的“史上最大罚单”。

  统计显示,2016年证监会全年的罚没金额为42.83亿元,而对鲜言一人的罚金就达到34.7亿元,这无疑亮明了监管部门重拳治乱、猛药去疴的决心。处罚不惜让人倾家荡产,体现的正是零容忍姿态。这对资本市场显然是种震慑:有关各方应以此为戒,严格依法合规运作。

  在该事件中,鲜言虚假申报、操纵股价,还控制信息披露内容及节奏,在资本市场曾“风云一时”。在互联网金融题材大热期间,他操纵的多伦股份在ww.p2p.com网站正在筹备、尚未运营的情况下,公告称“可以使公司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领先的竞争优势”,误导了不少投资者。

  今年2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全国证券期货工作监管会议上,明确表示资本市场不允许“大鳄”呼风唤雨,对散户扒皮吸血,要有计划地把一批“资本大鳄”逮回来。而鲜言的市场操作行为,瞄准的就是对散户扒皮吸血。他被重罚,不过是饮鸩止渴在违法后果层面的显现。

  证监会对鲜言开出34.7亿元的罚单,容易让人联想到年初法院判决的“徐翔案”,该案最后罚金是110亿。在近来的这些大案中,刑事罚金或行政处罚金额巨大、动辄顶格处罚,已成常态,这充分凸显了股市监管力度的加码。

  “加强监管”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几记罚到让违法者肉痛的罚单。对徐翔、鲜言们的重罚,就是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行为最有力的震慑:别看今日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现在韭菜割得越凶、作妖作得越猛,将来被处以“没一罚五”的顶格行政处罚,可能连本带利吐出来都不够。

  本质上,在法治化的资本市场,正常情况就该是:投资者只有保持对法律法规和依法监管的敬畏,才能确保投资收益不会化为乌有。

  无论是“逮鳄”,还是对鲜言的34.7亿元重罚,其实也都是新监管理念的试金石。在新监管理念下,证监会严查快办,稽查执法效能不断提升。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筹码投机模式的生存空间会被压缩,A股市场也能更趋完善。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很多操纵市场的违法行为大量利用现代互联网金融技术,具有隐蔽性。比如,鲜言采用信托计划加HOMS(全托管模式金融投资平台)分仓交易模式,而HOMS系统未实名登记,此种交易模式隐蔽持股特征明显,调查难度大。这也是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说的“新型案件的挑战”。

  虽然2016年银监会《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网贷机构专门设立了红线,即“不参与高风险证券市场融资或利用类HOMS等系统从事股票场外配资”,但这只是属于部门规章,还没上升到法律层次。这就需要像证监会负责人说的,要“在立法、修法时予以更多关注”。

  股市乱象侵害的是民众利益,更会带来宏观经济风险。像鲜言、徐翔之类的“大鳄”呼风唤雨的危害,就不容小觑。不对其重罚,无法确立资本市场监管的执法威严。因而,哪怕他们玩的手法再隐蔽,监管嗅觉都应捕捉到。这样才能让中国股市以健康面目,反哺股民和中国实体经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