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特别报道

世界冠军的“伯乐”,他说这辈子没白干

2017年04月0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世界冠军的“伯乐”潘杰和他的小弟子们。
潘杰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生前一直放在他的卧室里。

  “无言奉献的一生,世界冠军的伯乐,荣获世界冠军启蒙奖”。万佛华侨陵园里,潘杰的墓碑上这样写道。

  热爱体操的他,因受伤无缘继续训练。哭过后,他选择当体操教练。

  做不了“千里马”,却成为“伯乐”。善于发现“好苗子”并加强训练,潘杰先后为国家培养30余名优秀体操人才,包括王立明、李勃、滕海滨等世界名将。

  大多时间,他都在学校教学生,跟儿子见面的时间都不多。学生的资料,他也一一整理,分别装进牛皮纸袋里。

  2016年10月22日,潘杰因病在家中去世,没有遗嘱。“突然就没了,可能他自己都没想到。”家人说。

  慧眼识材

  “发掘”奥运冠军滕海滨

  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在公园、动物园等场所,潘杰的眼睛总寻觅着每一位适龄儿童——为了选到好苗子。

  这位体操教练,也时常在周末,带小队员到上述场所游玩,做一些体操练习。宣传体操运动,吸引更多人关注,也利于发现吸收好的体育苗子。

  体育行业有句老话,“选好材,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作为奥军冠军滕海滨的启蒙教练,潘杰的选材方法,在业内获得很高评价。

  什么样的条件才符合体操需要?他曾表示,最重要的是四肢匀称,此外,腰和腿的力量也很重要。

  每当发现一个条件不错的孩子时,潘杰就会主动与家长沟通,细致了解孩子的情况。比如,孩子是否愿意学习体操、家长是否愿意送孩子学体操等等。

  1989年10月,在北京东城区雨儿胡同幼儿园里,他注意到了正和小伙伴玩耍的滕海滨。

  “个子不大,身体灵活,透着一股机灵劲。只见他东躲西闪,别的小朋友很难追到。当时我一眼就看中了他,这孩子是个练体操的料。”潘杰在一次优秀教练员事迹报告会上介绍。

  回忆与潘杰初次见面的情景,滕海滨告诉新京报记者,当时自己只有四五岁,“都不知道体操是什么,包括我的父母。”

  随后,他进入体校学习,开始了体操生涯。

  在潘杰眼里,滕海滨非常聪明,训练认真且会动脑子,学动作要比别的孩子快。教练要求做几个,他肯定会按要求完成,从不偷懒。

  “那时练得好,潘教练会奖励巧克力。”滕海滨说,通常其他小朋友得到1颗,但自己大多是2、3颗。“觉得挺好玩,就想努力去做好。”

  当然,滕海滨的训练也非一帆风顺,甚至一度中断,险遭放弃。1990年12月,潘杰发现他一个星期没来训练。担心出什么问题,就骑自行车去了滕海滨家里。

  那段时间,滕海滨的母亲生病,父亲工作又遭变故,训练费及上下学接送成了问题。“潘教练跟我父母说,我平时练得不错,鼓励他们让我继续训练。”至于训练费和接送问题,可以免除并帮忙照顾。

  谈初入体校的这段经历,滕海滨坦言,自己如今也当了教练,能体会到潘杰教练的用心良苦。“他将我引领上体操道路,让我发现了自身优势。这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节点,改变了之后的轨迹。”

  桃李满天下

  “每天都在学校教学生”

  潘杰与体操有着不可分割的情缘。

  “从小我就活泼好动,喜欢翻跟头。在大街上、公园里,我会跟别人一起翻,哪怕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也不怕。只是当时还不懂得这就是体操中的技巧运动。”他在《愿做深谷的小溪默默地流》的手稿中写道。

  13岁时,潘杰随父母搬到北京,被体育老师“发现”,送到崇文区体校学习体操。随后他又被推荐到北京体操队,开始体操生涯。

  不幸的是,在一次玩耍中,他的右手腕摔骨折,创伤严重。面对再无继续练体操的可能,他哭了。

  队里想送他回学校上课,潘杰没有同意。想着不能练体操,那就去个能培养体育教师或教练的学校。1978年9月,他来到什刹海体校报到,成为一名基层体操教练。

  翻开潘杰1983年记录的训练日记,纸已发黄变脆,但圆珠笔的字迹依然清晰。日记本第一页,分四行写着“训练日记;1983年;市体校体操组;潘杰”。

  日记里记录着每天的训练安排,及学生的测试结果。比如,5月22日的一次测验,潘杰将每位同学的各项成绩,都工整地列表记录下来,并在下方总结了学生的进步与不足。

  在儿子潘磊印象中,父亲每天都在学校教学生,俩人见面时间并不多。“每天差不多晚上十点回来,很少请假,对我也比较严格。”潘磊说,父亲会像在学校一样,要求自己定时定点吃饭睡觉。

  每次看学生们比赛直播时,潘杰都特别紧张和兴奋。而“跟比赛回来的学生聚餐,是父亲最高兴的事。”

  翻开家中相册,大多是潘杰和学生们的合照。他多是搂住学生的肩膀,笑着,身体挺得笔直。

  学生的资料,他也都一一整理,分别装进牛皮纸袋里,并在封皮写上学生的名字和基本信息,封装在大收纳箱里。

  “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耕耘了几十年,作为一个普通的基层教练,为北京市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体操苗子。如今当我退休时,可以无愧地说,我这一辈子没有白干。”潘杰在手稿中提到。

  自2010年以来,因糖尿病和高血压,潘杰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为了专心照顾父亲,潘磊辞去工作。

  2016年10月22日,潘杰因病在家中去世。

  之后一段时间,很多学生不知恩师已逝,发短信问候,“潘教练,您怎么不理我?”

  热爱生活

  锅盖擦得锃亮才离开厨房

  2013年,潘杰搬到朝阳居住。屋里东西不少,但都整齐有序地收纳着。

  一进门,左手边是个储物立柜。“九宫格”空间里,分门别类放着特定物品。左侧主要是士兵木偶、瓷娃娃等工艺品,中间放着奖杯和模型,右侧则是11瓶他收藏了20多年、因胃病一口没喝的洋酒。

  “看他大大咧咧,没想到生活这么细。”帮忙收拾东西的前妻李宝珠发现,就连儿子小时候的毛巾被,他都还留着。

  订的报纸,一捆捆整齐地摞在纸箱里;六包没开封的牙签、三管用了一半的胶水,搁在塑料收纳包里;早已不用的铝制饭盒,放着创可贴等小物件;鞋柜和衣柜上,还摞着一个个纸箱,用来收纳物品。

  对于潘杰,李宝珠更多的描述是,“他非常热爱生活”。

  回忆起两人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她不由地感叹:怎么这么爱干净啊!每次做完饭,潘杰都要把锅盖擦得锃亮,才会离开厨房。

  “每次叠衣服,一件衣服叠好放进箱子里,四个衣角都要塞好并码好才会放下一件。”

  这次帮忙收拾屋子,她发现厨房里,“干活都有专门用的东西”:擦玻璃有清洁剂,地面和墙上的瓷砖也有除污灵。

  在潘磊印象中,父亲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年轻时喜欢跳交谊舞,还会弹钢琴,“他还专门买来钢琴让我学习。”

  李宝珠也说,潘杰钢琴弹得很好,甚至连家里的小孙女都还等着让他来教,但人这样走了。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会这么快,遗嘱也没有留下。

  【寄语】

  如今我也当了教练,能体会到潘杰教练的用心良苦。他将我引领上体操道路,让我发现了自身优势。这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节点,改变了之后的轨迹。 ——奥运冠军 滕海滨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潘佳锟

  本版图片/家属供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