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书评周刊·书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社科

2017年04月0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五十四种孤单》
作者:普玄 等
版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4月
《阶序人》
作者:(法)路易·杜蒙
译者:王志明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7年4月

  随着我们日益走入老龄化、原子化的社会,人们对于《下游老人》和《无缘社会》等关照孤独、老龄群体作品的关注度渐高。《五十四种孤单》引出另一个概念:孤宿群体。在这本书中它特指享有国家福利又被社会所遗忘的福利院中的孤寡老人。在对这些老人的访谈中,在理性层面,我们得以窥见1949年后至今,国家建设初期、“文革”、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等不同时代,如何在孤宿群体身上划过沧桑且鲜明的痕迹,并从孤寡老人的孤闭世界中看到大时代的暗疾。在感性层面,那些在前半生曾是唱戏人、道士、大队干部的人,如今都有着相同的人生归宿:风烛残年,在福利院等待死亡。唏嘘中,我们是否也该设想一下自己的老年生活?

  《阶序人》

  法国人类学家路易·杜蒙从1949年起就开始研究印度,并以代表作《阶序人——卡斯特体系及其衍生现象》(1966)蜚声学界。通过对在印度大陆绵延数千年的卡斯特体系的研究,杜蒙提出“阶序”理念,一方面揭示了印度社会的基本理念,一方面也在反思西方近代“平等”理念的局限。以印度为镜反思现代西方文明,以“阶序人”反观“平等人”,这使杜蒙的影响不限于印度学研究,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类学研究。

  《阶序人》至今仍是人类学研究史上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重要著作。杜蒙在法国学界和公共领域,以及在中国的影响力不如萨特、列维-施特劳斯和福柯等,但他在上世纪中后期影响了很多学者,其思想也常被运用于印度之外的田野研究。国内对杜蒙的学术思想研究相对较少,《阶序人》的引入将对中国读者对现代文明的认知形成冲击。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