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2月底,旅游PPP项目达720个,专家表示其兼具盈利和公共服务属性,政府应给予一定力度的支持
3月28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服务经济部联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在服务经济和旅游经济实力智库“青禾研究所”的组织和助研下,开展了一场中国旅游PPP专项问题闭门研讨会,来自科研院所、政府、投资企业和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名词解释:我国旅游业长期以来主要依赖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模式,难以满足旅游项目建设与旅游产品结构转型的巨额融资需求。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称,支持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旅游项目。所谓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全称为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是一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型投融资与经营模式。
社会资本青睐旅游小镇
中国旅游PPP是伴随着整个PPP行业在成长,记者查阅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网站“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发现,截至2017年2月28日,旅游PPP达到720个,占入库PPP比重的6.1%。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所副教授魏翔介绍,目前旅游PPP的投资热点主要在旅游岛、生态旅游、森林公园、古城古镇、湿地公园、产业园区等方向。
在旅游PPP应用上,社会资本很青睐旅游小镇,2015年以来相继落地了一批旅游小镇,如海宁皮革时尚小镇、嘉兴南湖基金小镇、油岭生态旅游小镇、深圳甘坑新镇和合肥“PPP+VR+特色小镇”等。
旅游PPP和基建类的PPP不同,它是一项准公共项目,既有盈利需求属性,也有公共服务属性,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业对于通过PPP进入旅游产业都充满着热情和期待。新京报记者发现,进入2017年,湖南省世界民族文化旅游综合开发PPP项目已经成功实施,投资额度就高达185亿元,此外,有报道称,内蒙古赤峰市今年预计开工建设9个旅游PPP项目,总投资额高达50亿元。
未来退出缺口补偿成为焦点
目前,落地实施的720个旅游PPP项目都在实施中,因为旅游PPP起步时间尚短,目前进入的多,但还没有企业退出的案例,未来的退出机制和经营亏损后的政府缺口补偿成了企业关心的焦点。
魏翔认为,旅游PPP项目,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出资者和运营者,如果说地方政府没有给社会资本的补偿,那社会资本肯定不会去投,如果仅仅是依靠收入补贴型回购承诺,那地方政府还有可能做到。如果政府没有钱还做回购承诺,迟早会失信于投资方,这既不利于政府,也不利于社会资本,更不利于项目的成功。
而关于PPP项目运营风险财政兜底浮动比率,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授、旅游PPP财务专家李伟博士认为,旅游项目的收益率低,且在运营的过程中,社会资本面临规范经营、监管力度过于严苛降低收益的风险,而社会资本做的项目属于公益性质,按理应该获得高收益,因此财政在兜底的时候应该承担更高的风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其乱收费的动机。
■ 背景数据
国内旅游投资,2014年为7000亿元人民币,2015年为10000亿,去年已经达到12500亿,每年的增速在30%左右,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0%增速。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是50万亿-60万亿的规模,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就占到1.2万亿-1.3万亿的规模。旅游企业的效益在2011年达到最高值,计入国家旅游局统计口径的2万多家旅游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在2011年时达到5%,在这之前非常低,2011年之后继续下降,平均保持在3%左右,而这意味着,旅游企业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的效益高。
观点
●杜志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一方面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老百姓对民生改善方面的需求在显著增加。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多余的钱用来产业转型,PPP成了一个撬动包括旅游产业在内的新兴的产业投资杠杆。旅游PPP要保持项目的盈利性和财务的可持续性,不应该在PPP模式下,给地方政府形成新的债务增长源。
●戴学锋(国家旅游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旅游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低,但对于大的集团公司而言,这边赔了没关系,另一边有巨大的现金流可以补充。很多大旅游企业,如首旅集团、锦江集团、中旅集团等,依靠巨大的现金流都建立了内部财务公司,用钱挣钱,而不是用经营挣钱,这也是旅游行业非常大的一个特点。旅游行业变成了资本避风港,过几年通过资本运作可以赚钱。
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庆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