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拼规模 拼什么?
去年三季度,招行的资产规模曾经被兴业、浦发等超越,一度让出坐拥多年的股份制银行规模老大交椅。
虽然“不看规模看效益”渐成银行业风气,但仍有一众银行人士惊叹,招行作为股份行“龙头”已数年之久,让出规模第一,如何保持行业地位?
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数度表示,“当人们还在对银行规模排名津津乐道之时,我们甩掉了规模包袱,不再患得患失。”招行已不再锱铢必较总资产规模,而是“更加注重效益领先和质量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注重追求盈利能力。招行去年的净利润达623.8亿元,同比增长7.52%,利润总额大幅超过其他股份制银行,利润增速在大中型银行中也相当亮眼。与之相比,国有银行大都增幅1%左右,其他股份制银行也基本在5%以下。
也就是说,招行用更少的资产规模,获得了更多的利润。从这点来看,“轻型银行”战略转型见到了实打实的效果。但也不意味招行放弃稳健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而是靠资本内生能力去做大规模、做大利润。
行胜于言:截至2016年末,招行资产总额5.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54%;净利润621亿元,同比增长7.60%。
在此之前十几年,银行业默认的规则是,迅速做大规模,获取更多的息差收入。
但形势逼人强,银行业开始面临经济周期、行业周期等叠加影响,同时还要迎接互联网金融乃至金融科技的新周期,转型调结构成当务之急。2013年,招行以“轻型银行”作为深化“二次转型”目标。田惠宇表示,“轻型银行”的转型方向和“一体两翼”的战略定位,是招行赖以直面挑战、中流击水的综合应对方案。
因此,招行的“轻型银行”战略是全覆盖的,不止体现在总资产规模上。所谓“轻”体现在几个方面:从负债端、资产端,到资本、收入结构、运营能力都在变“轻”。
对招行来说,银行业风行的“资本-吸储-放贷-消耗资本-再募集资本”循环已成过去式,完全靠资本内生能力去做大规模、做大利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