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普京为何要在最后一刻决定与蒂勒森会面

2017年04月1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深明大义

  普京在最后一刻决定与蒂勒森会面,是想给外界留下一种俄罗斯仍愿意与美保持密切沟通,且蒂勒森可以在美俄关系协调中继续发挥关键作用的印象。

  2017年4月12日晚,美国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终于在莫斯科见到了普京。事实上,在他以新身份抵达这座极度熟悉的城市时,所有消息指向的仍是俄罗斯总统没有时间。

  本次访问的行程实际上是在三月份就已确定了的,当时所谓的“通俄门”已然有愈演愈烈之势。此时蒂勒森访俄,被认为是为美俄关系缓和寻求新的路径。但在4月7日凌晨,美国突袭叙利亚的前提下,本次出访所能得到的积极成就几乎毫无指望,能够阻止美俄关系的继续下滑就已是最佳效果了。

  自美国突袭叙利亚以来,俄罗斯方面的反应可以说是极为审慎。相比于2015年俄罗斯军机在叙利亚边境被土耳其击落时的快速回击,普京并没有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而是在蒂勒森抵达的前几个小时,才迂回地表达了看法。

  普京强调,克里姆林宫有证据认为有人正在故意制造阿萨德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假象”、进而“诱导”美国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这一表态至少说明,普京并不希望与美国在中东造成对垒态势,但仍旧需要维持“尊严”,即坚持通过2015年年底以来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换取在叙利亚乃至中东地区某种程度上的实际存在。

  而在叙利亚局势突变的情况下,普京刻意在最后一刻决定与蒂勒森会面,是想给外界留下一种印象——俄罗斯仍愿意与美保持密切沟通,同时也向美国暗示蒂勒森是他们所欢迎的人,希望这位俄罗斯的“老朋友”可以在美俄关系协调中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事实上,当今美俄关系面对着巨大的刚性约束,可谓积怨已久,难以一蹴而就地化解。从大国关系的宏观图景看,作为两大军事强国,美俄始终存在着从历史中走来的结构性矛盾,相互疑虑与戒备之深,并不是一届政府或者一个新总统就轻易缓和得了的。从全球与地区热点问题看,当前美俄关系中仍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冲突点。除了如今引爆的叙利亚问题或者持续拉锯的北约东扩问题外,将美俄关系拖入“新冷战”状态的乌克兰问题早已是整整三年都无法愈合的地缘创面。

  同时,从美国国内政治环境看,两党政治人物,特别是共和党中的所谓“军事鹰派”,长期存在着冷战思维,对俄罗斯持有强烈的敌视态度。这些势力不仅集中在国会山,如资深国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等人,而且还进入了特朗普的核心内阁团队当中,如防长马蒂斯、情报总监科茨都对俄罗斯毫无好感。与国会两院始终纠结的“通俄门”正在制造的硬约束不同,马蒂斯等人的存在反而为特朗普提供了多样化决策的空间。

  叙利亚问题一度被视为当今美俄关系发展乃至缓和的重要试金石。突袭叙利亚并不是彻底打碎这块石头,反而令特朗普政府占据了先手,获得了更大的交易空间。

  一方面,军事行动让特朗普罕见地赢得了美国国内两党的共同支持,暂且缓解了“通俄门”调查的压力;另一方面,军事行动实现了美国对俄罗斯在叙利亚军事存在的制衡,为进一步可能的反恐合作明确了基本规则。这就意味着,特朗普的59枚战斧导弹,在美俄之间支起了宽大的谈判桌,虽然面临刚性上限而难以迅速缓和,但如何避免更遭情形,甚至实现双方各得其所,还是可以谈谈的。

  □刁大明(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