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探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探针

奥凯事件引爆电缆行业“潜规则”

2017年04月1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4月2日,宁晋县某电缆厂在正常生产。新京报记者 罗亦丹 摄
4月3日,宁晋县黄儿营村,电缆厂停产整顿。 新京报记者 罗亦丹 摄

  受奥凯事件影响,西安地铁系统和质监系统遭到大规模检查。截至4月6日,已有14人因涉嫌违纪接受了调查,其中有6人来自质监系统。据西安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4月13日消息,近日,(西安)市纪委常委会决定,对西安市质监局稽查总队总队长黎军,副总队长何俊龙、辛向民,稽查二科科长崔晓军,稽查八科科长毛林波,稽查八科主任科员欧鸣理等6人有关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调查处理。检察机关已对上述6人以涉嫌玩忽职守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但因奥凯事件引发的全国性电缆行业以及质检行业的大规模自查,才刚刚开始。

  奥凯事件照亮深藏多年的电缆行业“潜规则”:偷工减料,大胆生产“非标”电缆;检测形同虚设,送检之前就清楚要检哪里;处在竞标利益链最底层的电缆生产商深陷“不造假不盈利”的生存死局。

  “关门大吉”

  电缆商铺风声鹤唳

  3月28日,河北宁晋县黄儿营村,太阳照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往日里这条公路经常可以见到满载电缆的货车,从黄儿营发往全国各地,但现在却不复往日光景。

  黄儿营村距离王志伟出身的河间市150公里,是知名的电缆生产基地。奥凯电缆出事后,这里的电缆厂家停产,商铺关门。

  黄儿营所在的贾家口镇拥有248家电缆制造企业,其中29家年产值超过亿元,即便是奥凯电缆在这里也只能算是小厂。

  “奥凯电缆出事后,宁晋县电缆生意冷落,不少已经发往外地的电缆被退了回来,‘一叉车一叉车’地运回了电缆厂的仓库。”正说着,一辆货车停在了一家已经摘掉牌子的电缆厂门口,车上摆满电缆。在黄儿营从事十几年电缆生意的张权(化名)说。“因为这些电缆产品不合规,怕检查。”

  黄儿营东村电缆辅导基地牌子已经不见了,基地两旁的小电缆厂都紧闭着大门,甚至大部分的厂房牌子也被摘了下来,唯一开着门的是一家废旧电缆处理站,胶皮和铜线被分拆开来,一条一百多块钱的电缆到了这里,只能当做废品回收。

  西安奥凯电缆事件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在3月24日起开展全国范围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专项监督检查。

  新京报记者走访了西安市未央区惠达市场的几家电缆专卖店,向数家店铺店主询问BV4平方毫米电线价格,得到的价格在1.8元/米左右,并承诺“绝对国标”。

  记者在河北宁晋县晶龙街走访,一家仍然营业的“华洋电线电缆”老板告诉新京报记者,BV4平方毫米的电线,他们只卖2元/米一种产品,当记者表示此前能买到1.8元/米的产品时,店铺老板表示“这几天检查得太厉害,你要来早几天,1.7元/米的电缆我这里都有卖的。”

  中缆在线创始人、中国价格协会线缆价格分会秘书长柏广森向记者透露,查询中缆在线网络红本价,3月30日国标BV4平方毫米电缆的原材料价格为1.77元/米,加上人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以及企业合理利润,1.7元/米和1.8元/米的产品价格明显偏低,很有可能是非标产品。

  偷工减料

  生产便宜的“非标”电缆以次充好

  在宁晋县城开往黄儿营村的路上,一则“拒绝非标诱惑 提倡国标保检”的广告牌格外显眼。

  “规范的电缆生产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出台标准,即‘国标’。但在实际操作中,电缆厂商往往会按照客户要求定做产品,这部分产品有的称为‘九折’,有的称为‘企标’或‘厂标’等,但其实就是偷工减料,生产非国家标准的非标电缆。”张权向新京报记者透露。

  奥凯电缆的举报帖提及,奥凯电缆用70平方毫米的电缆冒充95平方毫米,照此计算,生产出的就是打了“73折”的非标电缆。

  “奥凯电缆的老板王志伟,只是照着‘行规’生产而已。”这是多名电缆业同行对王志伟的评价。而所谓的行规就是以次充好,以便宜的“非标”电缆充当合规的“国标”电缆。

  为了解“非标”的具体生产流程,4月1日,新京报记者以暗访身份进入宁晋县某电缆生产企业生产车间。

  车间里可以看到一袋袋标有“上海名牌”的电缆料。“电缆芯一般要求采用纯铜线,如果想降低成本,只要进一些含铅的铜就行,但是电阻率会很高。”一位工人介绍。

  而在电缆生产的关键设备绞线机前,两位工人正在将铜丝绞合成铜缆。据介绍,只要在操作绞线机时“压狠一点”,就可以得到横截面积较小的电缆,从而形成“亏方”,奥凯电缆就是一例。

  在车间另一侧,一位工人正在已经缠好钢带的电缆前测量距离。“这是钢带铠装电缆,你看这个铠装钢皮与钢皮之间宽度是按2:1来组合的,但如果它们之间的连接做得不那么紧密,就可做出价格远低于国标的”非标“电缆。”

  奥凯事件发生之后,非标电缆生产收敛了很多。4月8日,新京报记者以厂商身份联系了数家电缆厂,但当接到记者电话,几乎绝大多数厂家都表示“不做非标了,行业要求现在只做国标。”

  记者拨打了一家电缆公司的电话,该公司表示,其YJV3×185+1×95型号电缆价格为286.7元/米,并且承诺“国标保检测”。

  不过,据新京报查询,该型号电缆的价格却并没有如此低廉。根据中缆在线网络红本价,4月8日该型号电缆原材料价格为286.61元/米,若加上销售、人力等成本,建议售价为334.6元/米,而上述两家电缆厂给出的售价则均和原材料价格相当,照此计算企业的利润几乎为零。对此该公司电缆销售人员解释称,“我们是自己的生产厂家,没有中间环节,所以便宜。”

  检验猫腻

  抽检并非全项检测

  根据工商资料,奥凯电缆产品曾四次被西安质检局检查出有问题,但在西安地铁事件中,送检样品却显示为“合格”。

  “目前只要有检验报告,就可证明电缆质量没问题,但这份报告并不难‘搞定’。”张权直言,“目前国家检验鉴定机构一般只对来样负责,且送样检测后,样品只会保持15或30天,之后来样销毁,死无对证。厂子只要打点好关系,或者在送检时只送好的样品就可以。”

  根据西安市纪委的声明,奥凯电缆合格报告的送检员辛延平因涉嫌违纪接受调查,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张权的说法。

  送检“门道”还不止于此。柏广森透露,电缆检测可分为“部分性能检测”和“全性能检测”两种。

  “一个电缆产品可能有50多项检测指标,而现在往往只检测几项指标,电缆厂商只要在这几个送检指标上坚持不造假即可过检。但实际上,如果是全性能检测,我国电缆市场上电线电缆产品不合格率极高。一旦遭遇检查,电缆商铺只能‘关门大吉’。”柏广森表示。

  在黄儿营从事电缆生意的曹亮(化名)也表示,全项检测不合格率更高。送检之前会告诉检验局,要检测哪项指标,“比如厚度,那你就只做厚度好了,至于材料,就算用次品,反正也不会检查,最后还是会拿到检验合格的报告。现在虽然每一个厂家都说自己包检测,但你只要说全项检测,很少有人肯接单。”

  4月6日,新京报记者以电缆生产商身份致电河北、江苏、辽宁三家国家级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就收费标准,河北检验中心表示,“一般的检查比如厚度、导电性能,每项收费300元,如果做阻燃,一项收费是3000元,全项检测则收费6888元,你们自己送样品。”

  当新京报记者问询“如何才能拿到合格的检验报告”时,三家检验局人员均表示,“这要看你的送检样品是否合格。”

  “送样方式很多种,业主、监理机构或电缆厂商都可来送样”。4月6日,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电气检验中心主任贺明志告诉新京报记者。而对于抽检是否为全项检测?辽宁检验局人士表示“一般抽检的检项包括结构、尺寸、热延伸、电阻等。”可见,抽检并非全项检测。

  事实上,即使样品检测合格,也无法保证线缆合格,因为送检样品可能并非使用产品。奥凯事件之后,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曾发布声明,称对检验样品的来源、取样方式等确认不是本中心的职责和义务。检验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为何不合格电缆能够在市场上如此猖獗地流行?4月2日,一位电缆企业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电线埋在墙里,业主自己还能把墙敲开啊?科技院涉及的指标都是有存量空间的,比如120的电缆,其实90的也能用。”

  低价竞标

  项目招标层层转包 利润缩水2/3

  根据电缆行业招标资料,江苏凯达、上海胜华、鲁能泰山等多家电缆厂曾在招标中被奥凯电缆打败过,奥凯电缆的“手下败将”甚至包括中国西电等电缆行业巨头。

  “低价竞争是原因之一,但实际上利润都被招标中间利益商和招标服务公司赚走了,比如奥凯电缆生产打折的伪劣产品,但它拿到的利润与其生产国标产品的利润基本上是一样的。”一缆通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勇告诉新京报记者。

  张世勇进一步解释称,大型建设项目招标一般都有层层转包的现象,施工企业内部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失控或越轨后导致以包代管,或允许企业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从而使得多家挂靠行为成为可能。在层层转包中,业主原先承诺的利润被一分再分,电缆只是所有采购材料和设备的一部分,作为电缆仅仅处在这一利益链的最底层,却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一位电缆销售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他曾经参与过一起最终以三千万元中标的工程,但层层转包下来,最后给到电缆生产商的生产价格只有一千万元,利润缩水2/3。“经过相关经手人和利益相关方的层层盘剥,利润低到了不造假就不能盈利的程度,我们只能按照最后能给到我们的钱来生产。”

  该人士向记者透露,电缆厂商要“搞定”项目相关负责人也算是“成本”之一。“为找关系王志伟肯定也付出了成本,所以最终生产,他只能把这个算在生产成本里,最后埋单的则是乘坐西安地铁的老百姓。如果制度不改,换作其他企业中标,最后也只能这么做。”

  值得注意的是,与奥凯电缆竞标西安地铁3号线项目失败的江苏凯达电缆,在2016年全年因产品抽检不合格,遭到国家电网通报,上“黑榜”的次数高达6次。

  在张世勇看来,电缆行业要做到国标,首先是保证原材料进场检验合格以及生产过程的工艺规范。“大家都生产国标产品,坚持底线,电缆行业才会越来越好。”

  而在柏广森看来,最为实用的解决电缆行业问题的方法是“引导用户加强到货验收和质量监管,截断产品‘被合格’通路,倒逼企业质量诚信”。坚持现场抽样和盲样处理后送检,做好封样取证工作,以防范检样调包和供货方与质检机构串通作弊。根据需要,可将同一个产品,同时取三段样品,全部盲样处理后,两段分别送往不同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另一段样品留存。如果前两段样品检验结果迥异,可启动第三根盲样进行重检。“推行这样的制度并不困难,只要业主自己这么要求就可以,但这可以切实杜绝奥凯事件的再度发生。”

  价不抵本

  问题电缆仍在排查

  奥凯电缆一事也冲击了国家电网、中国铁路总公司等电缆大户,针对奥凯问题电缆的排查目前正在进行。

  国内最大的电缆采购用户是国家电网。3月31日,有国家电网内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公司物资部当天下发了紧急通知,如果有中标奥凯电缆的情况,必须抓紧按通知要求写情况说明,该人士表示,因为电监会“三不指定”相关要求,近几年供电公司对于用户红号设备的管理力度大大减弱了,无法做到工程百分之百排查,但通过营销途径问了一圈,发现应该没有使用这家电缆厂的用户工程。

  根据中缆在线编制的《国家电网公司电缆采购价格评析与预警提示》,2016年度共有793家电缆企业参与了其组织的竞标,评选出421个(预)中标人,(预)中标人投标报价约为593.28亿元,相对生产成本平均幅度约为-0.82%,(预)中标人平均毛利率约为8.20%,平均净利率约为-2.04%。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线缆采购用户,2016年度,中标人平均毛利率仅有约8.2%,中标企业‘价不抵本’的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数中标人保质保量都难挣上钱,”柏广森告诉新京报记者。

  根据东方电缆招股书中的数据,电缆行业平均毛利率在13.73%至14.65%之间。

  《2016中国电线电缆市场质量白皮书》显示,2016年度,国家电网公司通报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395次,涉及171家企业。“除去部分企业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产品不合格外,这其中发现的大多数不合格产品,就是市场上所说的‘非标’电缆。”柏广森表示。

  2016年2月24日起,中缆在线发起对电线电缆市场,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电线电缆采购价格与产品质量实行监督提示的活动,截至目前共发出相关函件7605份。

  柏广森表示,以“穗莞深城际四电系统集成项目”电缆招标为例(招标编号SGSZGWZ-2015-04-SGS-DL-10),三家中标候选人的投标报价均低于市场平均成本价,其中第一中标候选人的报价甚至比直接材料成本还低约12%,中标人是否肯做“亏钱买卖”,是不是也会采用“奥凯问题电缆”手法履约,值得工程相关方重点关注。

  采写/新京报记者 罗亦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