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目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目击

上百小记者延庆种树 筑“读者林”为春添绿

“新京报·绿行动”公益植树活动举办;连续举办6年,足迹遍及北京和周边多个地区,共种树12000棵

2017年04月16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一名种树人员将“心愿卡”系在树苗上。
4月15日,延庆,一个女孩儿正要抬起树苗。当天,“新京报·绿行动”公益植树活动举办,350余人在延庆植树,体操世界冠军莫慧兰出席。A08-A09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浇水 两名女孩抬水准备为树苗浇水。
许愿 一位男孩骑在家属脖子上系许愿卡。
填土 小男孩挥锹准备往树坑里填土。
扶苗 一位男孩站在坑内扶稳树苗。
“助力” 体操世界冠军莫慧兰“助力”,与领导共同种下第一棵树。

  “植一方新绿、抱一片蓝天”。昨日,由新京报主办、温泉新都孔雀城协办的“新京报·绿行动”大型公益植树活动,在延庆世园大道举行。新京报小记者及读者350余人,共同种下300多棵树木。体操世界冠军莫慧兰也来到现场助阵。

  自2012年起,“新京报·绿行动”已连续举办6年,足迹遍及北京和周边多个地区,6000多读者共种树12000棵。

  300多棵树苗成功栽种

  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的延庆,有首都“后花园”美誉,被定位为京西北生态屏障。

  昨日,北京最高温31℃,天气“瞬间入夏”,仍没能阻挡植树人员的热情。

  7时30分,新京报小记者、读者等350余人,分别从天坛、惠新西街南口集合点出发。

  3小时后,植树队伍抵达延庆。体操世界冠军、海草汇资本高级合伙人莫慧兰到场助阵。

  对于参与过“绿行动”的人来说,此次植树活动并不陌生。去年4月,新京报400名读者在延庆老君堂村种下小树苗。一年过去,400棵小树苗已长高、根茎变得粗壮,整片“读者林”生机勃发。

  本次植树场地为世园大道景观工程。世园大道是通往2019北京世园会园区、承担主要客流的景观大道,也是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的重要交通通道。

  300多棵树苗“躺”在一个个挖好的半米深坑前,一米多长的铁锹、彩色水桶整齐摆在一边,小记者们穿着红色背心,领取“心愿寄语”卡片,排头处白绿相间的旗帜飞扬。

  11时许,参与者种下第一棵树苗。植树者分成7组,以家庭为单位领取工具和小树苗后,前往读者林开始种树。

  一人扶稳树苗,一人挥锹填土,踩平、再填土,反复几次后,工作人员帮忙完成浇水,技术人员在树苗前架上支架,一棵小树苗种植完毕。为保证树苗成活,“技术员”在一旁指导,也会手把手教学。后续还会根据种植情况,进行再调整。

  约一个半小时后,300多棵树苗全部栽种成功。

  第5次走进延庆植树

  “延庆是首都的生态屏障、宜居空间和战略腹地,被称为首后花园。”延庆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克瀛说,作为2019年世园会的举办地、2022年冬奥会赛区之一,延庆非常关注和支持生态保护,全区林木绿化率达70.04%,空气质量在全市前列。

  新京报传媒执行总裁张学冬介绍,从2012年起,“绿行动”已连续举办6年,北京大兴、通州、延庆、昌平、门头沟、顺义,河北涿州、天津武清等地,都留下绿色足迹,共6000多读者参与,种树12000棵。此次活动是第五次走进延庆,此前在延庆参与植树者超2000人,种植柳树、国槐、杨树等1600余棵。

  “3月15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时,新京报记者问及雾霾问题——怎样才能使蓝天不再是奢侈品?总理亲自把‘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写进报告,体现了政府下决心对雾霾等各类污染宣战。”张学冬说,“新京报·绿行动”初衷就是倡导更多人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希望植树与公益不只一时,而是一种常态,让绿色力量生生不息。

  

  特写1 体操世界冠军“助力”植树

  体操世界冠军莫慧兰助阵植树活动,颇受新京报小记者关注。

  上午11时许,她和几位到场领导一起,种下此次活动的第一棵树。工作人员扶起树苗,她拿起铁铲,将深坑周边的土填埋进去,再用脚踩实。

  “这个树明年能长多高啊?”莫慧兰问。

  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树苗都是从河北引进,本身带有树冠,高两米左右。树苗属于彩色树种元宝枫,本身有一定重量,需成年人扶进土坑内摆正后,堆土埋根。一年后,种下的树苗会“胖”一厘米,“长高”约1米。

  “我很喜欢这样的公益活动。很多人喜欢低头玩手机,其实碰到这种机会,更多的家长还是会选择带孩子来,亲近大自然。”莫慧兰说道,等自己孩子稍大些,也会经常带她参加这种活动。

  活动现场,很多小记者有家长陪伴,一位父亲把孩子架在脖子上,让孩子把“寄语”卡片,高高挂在树苗的枝丫上。

  “愿小树苗茁壮成长”、“跟树苗比赛”,一张张写满心愿的卡片系在树苗上。他们约定,与小树苗一起成长。

  12时30分许,活动结束,300多棵树苗立在道路一侧,领队说道,“到了明年,这片读者林就会生机勃勃”。

  特写2 12岁小记者边种树边采访

  “妈妈。你参加这次植树有什么感受?”上午10时40分,活动即将开始。一名身着小记者红色背心的男孩,蹲在树苗和铁锹前,双手举起相机拍摄,不时又拿出纸笔询问母亲,十足专业“记者”的模样。

  小男孩今年12岁,名叫马北冀,这是他首次和家人参加新京报的植树活动。

  “这个树苗和我想象中的不大一样。以前小区外,我和几个朋友一起种下一棵梨树树苗,还没有我高呢。”马北冀抬头说道。

  植树开始,母亲帮忙扶直树苗,他填土将树苗固定后,继续挥动铁锹,随后又提起水桶接水浇树,丝毫没注意到自己出了一身汗。约半个小时后,小树苗种植完毕。

  “孩子上六年级了,是小升初的关键时期。”马北冀的母亲说,周末本来有小升初的学校参观,但放弃了安排,特意带孩子来植树。

  她表示,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是平时在书里学不到的。“这些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他们才会真正懂得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树苗种植完毕,马北冀把心愿卡系在树干上,“愿北京的天更蓝。”绿色白底的卡片,在风中飘荡格外醒目。

  A08-A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左燕燕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