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书评周刊·天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9:书评周刊·天下

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2017年04月2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爆炸发生时,叙利亚摄影师Abd Alkader Habak正在现场,救出几个孩子后,他目睹越来越多的死伤,跪地痛哭。
这张照片摄于柏林难民接收点,这位当时只有19岁的叙利亚青年事后感谢这张被媒体广为转载的照片,让他得以顺利得到安置。这张照片也让公众看到了另一个默克尔。
Sean Gallup 摄
2016年10月,叙利亚女孩巴娜·阿拉贝在阿勒颇东部的一处废墟前。
Thaer Mohammed 摄
《持久的越南:美国一代人和他们的战争》
(Enduring Vietnam: An American Generation And Its War)
作者:(美)James Wright
版本:Thomas Dunne Books
2017年4月
《熊镇》(Beartown)
作者:(瑞典)Fredrik Backman
版本:Atria Books
2017年4月(预)
2017国际布克奖短名单作品。图片来源:《卫报》

  当地时间4月15日,叙利亚阿勒颇西郊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至少126人死亡,其中包括68名儿童。一名在爆炸中受伤且失去4名兄弟姐妹的小女孩说,袭击者告诉他们有薯片吃,这些饱受饥饿折磨的孩子们便凑过去,随后,他引爆了炸弹。战争还在持续,暴力和死亡不断升级,让人们又想起扎加耶夫斯基那首著名的诗《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你见过难民走投无路,你听过刽子手快乐地歌唱。你应当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默克尔难民政策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2015年8月31日,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宣布德国向当时滞留在西巴尔干和东欧国家沿线的难民打开大门。默克尔的一句“我们能办到”成为其难民政策的指导名言。然而,这一政策不仅在欧盟遭遇质疑和孤立,也遭到了其领导的政党基民盟(CDU)的姊妹党基社盟(CSU)的反对,德国各地陆续发生反对难民入境的游行,呼吁默克尔下台。德国一家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5年有大约一百万寻求避难的人士入境德国,每年国家耗费资金达六百亿美元。

  如今,适逢默克尔为年底的第三次竞选预热,德国出版了两本探讨默克尔难民政策心态的书,两本书的热销暗示德国人依然渴望得到答案:为什么默克尔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罗宾·亚历山大的《被驱逐的人》(The Driven Ones)以非虚构的方式重构了这一冲动决定的幕后交易,一个月内在德国销量高达12万册。在亚历山大看来,默克尔的难民政策既非理性规划,也不是出于高尚的道德,而是策略失误与沟通失效的后果;默克尔最终改变想法,是因为民调显示:在边境开放前一周,超过93%的德国人认为难民危机是当时所有问题的重点:“关键时刻没人愿意承担关闭边境产生的道德责任。”康斯坦丁·里克特的小说《总理》(The Chancellor)想象了德国总理在难民问题备受关注时的内心活动,将难民政策归因于默克尔情感上的自我发现。这本书在问世后毁誉参半,有人认为该书可能导致国际社会对默克尔的错误认知。

  (《卫报》,原标题:“Germany devours book on Angela Merkel decision to open borders”,作者:Philip Oltermann,4月6日)

  叙利亚难民女孩将出版战争回忆录

  2016年9月,叙利亚难民女孩巴娜·阿拉贝(Bana Alabed)因在推特上讲述自己在饱受战争蹂躏的叙利亚城市阿勒颇的所见所闻,备受瞩目。她的家在战火中被摧毁,她也一度与外界失联。好在她和家人最终逃离了阿勒颇,于去年年末被允许进入土耳其,并受到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的接见。如今,年仅七岁的她打算写一本名为《亲爱的世界》(Dear World)的书,讲述她在叙利亚的难民经历,以及她和家人是如何重建生活的。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Simon & Schuster)将于今年秋天在美国出版该书。巴娜说:“我希望我的书可以让这个世界为叙利亚的孩子和大人们做点什么,能够将和平带给世界上身处战乱中的孩子们。”

  (《卫报》,原标题:“Bana Alabed, seven-year-old Syrian peace campaigner, to publish memoir”,作者:Danuta Kean,4月13日)

  文学奖

  2017国际布克奖短名单揭晓

  当地时间4月20日晚,2017国际布克奖短名单在伦敦肯辛顿公布,6部作品入选。其中,两位以色列作家大卫·格罗斯曼和阿摩司·奥兹入选,与其他四位新锐作家共同角逐5万英镑奖金。备受国内关注的阎连科的《炸裂志》止步于长名单,未能入围。阿根廷作家萨曼塔·施维伯林(Samanta Schweblin)的《炙热梦魇》(Fever Dream)关于一个女人临死前向男孩讲述过去的故事。挪威作家罗伊·雅各布森(Roy Jacobsen)的《看不见的事物》(The Unseen)是一部世代居住在挪威小岛上的家族史诗。丹麦作家多尔特·诺斯(Dorthe Nors)的《镜子、肩膀、信号》(Mirror, Shoulder, Signal)以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一堂驾驶课。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Amos Oz)的《犹大》(Judas)关于耶路撒冷一位老人和年轻人探讨世界的意义。同样是以色列作家的大卫·格罗斯曼(David Grossman)的《一匹马走进酒吧》(A Horse Walks Into a Bar)关于一位喜剧演员表演失败的故事。法国作家马蒂亚斯·埃纳尔(Mathias Enard)的《指南针》(Compass)关于一位失眠的音乐学家整夜在梦境与记忆中游走。国际布克奖旨在奖励世界各地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每年评选一次,颁给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的外国小说。

  (《卫报》,原标题:“Vintage Amos Oz vies with feverish Argentinian debut on 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 shortlist”,作者:Sian Cain,4月20日)

  一周书情

  非虚构

  本书讲述了年轻的美国士兵在越南战场上的经历,以及家人们在战争前后承受的悲痛。截至1969年,有将近半数的美国士兵战死在越南战场,平均年龄仅21岁。聚焦于上世纪50年代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本书记录了他们为何参军,在战场上的所思所想,以及面对死亡时的心境,通过还原战争的残酷反思和平的意义。

  虚构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的作者Fredrik Backman的新作。森林深处一个小镇逐渐被日益繁茂的树木蚕食。熊镇的青年冰球队将挺入国家比赛的半决赛,全镇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巨大的压力催化了暴力和矛盾,小镇陷入混乱。是什么让一个团体凝聚,又分裂?要与共同利益背道而驰,个体需要付诸多大勇气?从一个小镇的命运可以窥得整个世界。

  本期天下版主持:新京报记者 张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