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证监会发布对原发审委兼职委员冯小树的处罚决定,这一案件的更多细节得以暴露:牵涉进冯小树案的上市公司包括鱼跃医疗、三川股份和宝莱特。同时,包括平安证券原总裁薛荣年及时任发审委兼职委员的江某良(江作良)等也卷入此案。
显然,这涉嫌腐败窝案,而背后则有着深层次的问题。
一方面,高溢价发行股票是我国股市的一大特色,“原始股暴利”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准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就都等着分块肉。冯小树以及涉嫌此案的江某良掌握了准上市公司与机构吃肉与否的权力,很容易发生腐败。
另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的进出通道狭窄。有人说我们的上市公司数量太少,等着IPO的企业一大把。但是,本该退出又苟活在市场上的垃圾股又何其多。一个进去很难、退出不易的证券市场,看上去股满为患,基本不给后来者空间。劣币充斥的市场总是在恶性循环:现有上市公司质量不佳,股票市场经过几轮概念炒作也没了后劲,冲上6000点也很快飞流直下2000点。而所谓的振兴,就全赖于新股发行,希望往死水里扔一个小石子,起码有点水花。
就这样,只要成功过会,新股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是,过会与否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对于申请企业来说,大家资质都差不多,就像你是翻版彭于晏,我是唐山小吴彦祖,究竟谁能成为超模,就看评委“眼缘”了。
如此情况下,评委成为决定模特前途的人。此时,冯小树做了一件事,他找到其中几个候选模特,告诉他们,我能让你们进入决赛,但是,以后我要兼任你们的经纪人,你们未来的出场费、通告费,必须分我一半。
当权力掌握在少数评委手里,谁来监督评委?冯小树越界被查出,但又如何保证其他评委不做同样的事情?虽然证监会2014年首次公开发行监管部审核工作流程,提出对于发审委委员的监管,有所谓回避机制,但冯小树案例暴露出,这种依赖于自觉性的回避机制很难落地。
第三,股票市场至今没有成熟的投资心理体系。中国股票市场,不合格的上市公司固然不少,但不成熟的投资者也不可太多。中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居多,但是又有多少是抱着所谓价值投资的预期而来?
当然,这不完全是投资者的责任。为数众多的铁公鸡上市公司、业绩造假上市公司、擅长概念炒作的上市公司,都让投资者伤了心。然而,一边骂着不靠谱的上市公司,一边热衷于题材股、概念股、重组板块股的投资者也不少,他们用行动证明,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自觉有责任。
如此看来,大大小小的投资者何尝不是某种程度上的冯小树?他们希望赚快钱,甚至不少股民对于别人在股市中通过内幕交易、信息不透明、加杠杆赚了大钱的故事羡慕嫉妒恨,然后自己也参与到这样的泡沫中,打听小道消息,想着抄底、一夜之间完成逆袭。
股神巴菲特用50年时间,通过资本市场成为世界首富;我们又有几人,能用50年学习、研究、坚持和投入?或许,在不少股民内心深处,还是希望抓住人生某个牛股,摇身一变获得巨富。如此投机心理,一旦拥有某种自愿,就很可能异化为下个冯小树。
如此而言,少数人权力过大,原始股暴利所带来的寻租空间,以及整个资本市场的投机心理弥漫,或许才是比冯小树个案更值得反思的。
□远山(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