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不仅是一个睡觉、吃饭的地方,更是一种心灵归宿。我们选择房子,即是选择一种生活,选择一种品位,是在选择与自己心灵契合的栖身之所。随着建筑的变迁,每一时期,每座房子都有不一样的故事,都有对居住的不同感受心得。
姓名:郭杰 职业:男高音歌唱家 居住地:金地格林小镇 建成年份:2003年
我遇到“世外桃源”,会一直住下去
原本作为第二居所的金地格林小镇,郭杰一住就是14年。
谈及居住感受,作为第一批业主的他最有发言权,刚来时周边还不完善,原本计划偶然住一下,住后发觉,小区环境、物业、治理等方面都不错。
“环境好,心情也好,邻里之间也特别和谐。”郭杰说,大家互相影响,礼让的氛围互相传染,至今都没听到过邻里之间吵过架。
不仅如此,快递到了家里没人,也会放心地放至邻居家。谁家做了新鲜应季野菜,会分享给大家。谁家装修也会提前跟邻居打招呼。
最让郭杰印象深刻的是,春节放鞭炮问题。前些年,小区里还有随意放鞭炮现象,但不管放得再晚,第二天早上,小区内全都恢复至前一天的干净状况,这些年,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业主们已经约定俗成地不在小区内放鞭炮。
金地格林小镇的文化艺术氛围较为浓厚。从2005年开始,在金地地产和物业的支持下,身为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的郭杰就在社区里组织中老年合唱团,对无音乐基础的合唱团员,他按正规声乐理论指导,使合唱团具备了准专业合唱水平。如今,每逢周一、三、五上午,合唱团都会在会所排练,并不定期参加各类演出活动。合唱团的成员们也很支持物业工作,比如协助物业、居委会治安巡逻,定期组织去广场义卖,“社区物业带来的温暖,让我感觉有责任和义务去做。”郭杰说。
除合唱团外,社区内还有模特队、舞蹈队、太极拳、书画社、诗社、乒乓球等社团组织,“都由大家民主选举出来的负责人管理”。
随着交通、配套的完善,郭杰将这里当成远离拥堵的“世外桃源”。住在这里,甚至让郭杰特别骄傲,“曾经搬走的不少业主很后悔离开,我会一直住下去”。
姓名:李艳(化名) 职业:创业 居住地:朝丰家园 建成年份:2009年
老北京人的“大棚流水席”
前一阵子上映了一部片子《老炮儿》,满剧的京片子,吊儿郎当的走路姿势,混不吝的态度,让老北京人特有的生活姿态再次为人所知。
于李艳而言,每天出出进进,都能遇到老北京人。因为她居住的小区,是个二类经济适用房,很多是回迁户,北京人居多。2010年,她从原业主手中买下这一房子,与普通商品房不同的是,当时她还另缴纳了10多万的土地出让金。
在李艳看来,相比普通的商品房,这类房子邻里之间人情味更浓重,“以前他们是一个村的,特别熟,相互之间互动非常好”。每天,李艳在院子会看到如下场景:三三两两一起下棋、打牌、聊天,家长里短,日子也显得冗长了很多。
李艳不是北京人,只认识附近几个邻居,也就平常打个招呼。除此之外,李艳每天早出晚归,跟他们交集较少。于她而言,更多的是旁观者,匆匆路过,能融入的话题很少。
不过,也有特殊的时候。比如,有邻居家逢喜事,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会在小区院子里临时搭建一个大棚做“流水席”。同时,也会请人吹吹打打,热闹一番。这样的婚宴,总能让李艳这些“北漂”族,了解些地道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遇到了,李艳也会祝贺下,恰好是相熟的邻居,也会送上一份喜糖,让她也粘粘喜气。
每遇这种场面,孩子们最高兴。热闹中透着淳朴,久居城市的人们,可能早已淡忘了这样的场景。据说过去的大棚流水席,有的仅仅是打卤面,但就是要个热闹场面。
每年,李艳都会在小区里遇到好几场这样的喜事。当然,遇到白事,小区里同样也会举办一下。每次遇到白事,李艳心里都有点恐惧,但她也能理解,“这就是一种习俗,北京人居多的小区才会这样,这就是社区特色”。
谈及居住感受,李艳认可小区的地段环境,紧挨富力又一城,商业、教育配套都比较完善,但她同时亦坦言,“毕竟是回迁房,配套设施、绿化环境没有商品房好,环境有点差”。
姓名:陈涛(化名) 职业:某国企职员 居住地:朝阳公园西里 建成年份:1994年
“富人区”里“老破小”
陈涛以前从没有想过,“一个在上地上班的人”,一不小心就住进了“富人区”了。
陈涛和妻子都是“80后”,2014年两人商量着买婚房,在家人资助下,最终买下朝阳公园西里一套68平米两居室。买后才知道,居然还是学区房,配套枣营幼儿园,八十中分校(小学到高中),“算是意外收获”。
陈涛虽口头上将其定位为“老破小”,但说起这里的居住体验,则是满满的幸福感:媳妇在CBD上班,比较近,双线地铁,步行十分钟到。自然环境和生活配套较为优良,国际化居住氛围浓厚,小区里住了很多外国人,有时候见面聊几句,发现很多都在附近上班,比如大使馆、农业部欧盟合作中心、日企、国际学校等。
作为一个资深文艺青年,陈涛看重地段带来的居住便捷与生活舒适度。从北京某大学本科毕业后的近十年,陈涛一直居住在团结湖区域。对比团结湖“老破小”,陈涛认为,社区人员素质并没有太大区别。平时各忙各的,交集不多,邻里之间也仅限于电梯间遇到点点头,偶尔聊两句。
今年,陈涛迎来了自己的孩子,陈涛母亲也从老家来至北京,房子一下子拥挤了很多。
但陈涛暂时没有打算换房。如果要换房,肯定得往外搬,陈涛不愿放弃目前小区所带来的生活。他甚至坦言,居住在这个小区还会有点优越感:楼下出租车、网约车都容易到,“不需要像住郊区的朋友得坐顺风车”。吃完饭,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朝阳公园。
陈涛比较注重生活品质,为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德语,陪孩子,他还请了个钟点工,定期打扫家里卫生。平时也很少做饭,点外卖,或外面吃饭都比较方便,“周围外国风味餐厅比较多,也比较地道,这就是我心目中一线城市的价值之一”。
说起遗憾,陈涛开玩笑地说,肯定不如北京壹号院,连个私人影音室都没有,“房子还是小了点”。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