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观察
一旦控制权不放,企业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是所有国企改革中的矛盾所在,也是突破的难点。
日前,云南白药披露公告称,白药控股召开股东会选举出4名董事,同时召开董事会,推选王建华担任集团董事长,王明辉担任总经理。随着集团董事会选举完毕,白药控股的“混改”也画上了阶段性句号。
此次“混改”过程中,新华都将对白药控股单方面增资约254亿元,交易之前,云南国资委持有白药控股100%股权;交易完成后,云南省国资委和新华都分别持有白药控股50%股权。一下子让出50%国有股,云南省国资委在此次“混改”上,看起来决心颇大。毕竟,作为医药领域佼佼者,云南白药的“混改”工作,牵动着各方的神经。
自云南白药将推进“混改”的消息传出后,其在市场的表现就一直非常吸引眼球,并持续受到投资者关注,股价也从2016年2月29日的每股52.90元(前复权)区间低点一路攀升至2017年4月20日的最高每股91.63元,涨幅达71.64%。
事实上,在控股股东层面进行“混改”,对集团而言不仅重要,也是其他所有制资本最感兴趣的改革。否则,改革的效率会比较低,改革后企业的市场主体性也比较差。对国企来说,“混改”的最终目的并非引进多少资金,而是能否实现体制机制的转换,让企业成为真正市场主体。
云南省国资委转让一半股权给其他投资者,某种程度上,给予了企业转换机制很大空间。转让一半股权,意味着突破了1/3“否决权”的底线,也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控制力”,这在部分地方是做不到的,他们并不愿放弃控制权。可一旦控制权不放,企业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是所有国企改革中的矛盾所在,也是突破的难点。
为什么有些民营企业不愿参与国企改革,或参与热情不高?因为其对改革后企业的自主权期望较低。目前来看,云南白药“混改”,第一步迈得还是比较好。不过,迈出这步以后,能否真正按照股份制企业要求,用股权来说话,让企业董事会成为真正决策者,则有待观察。
至于此次“混改”的另一个主角——新华都集团,在投入巨资后,也明确表示将锁定6年,也可以说表现出了对企业发展的诚意。如果双方都能遵照“新婚”时的认知,那么,此次“混改”将有助于云南白药建立市场化治理体系,并在今后发展中释放出更多活力,这对市场和投资者来说,也将提供更多的机会。
然而,由于“混改”不是新鲜事,在此前的国企改革中,实行“混改”的企业也很多。但是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多数都是换汤不换药,其根源就是地方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不开明,地方政府不愿放弃对企业的控制,时刻准备干预和干扰企业决策。
最典型的,就是对企业经营者的高度管制,包括选聘、任命、考核、奖惩等,都是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负责。如此一来,企业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市场主体,不可能有灵活的机制和规范体制。这方面,云南省有关方面能否有所突破,让云南白药以真正的市场主体身份出现在投资者面前,则是值得观察的。
□谭浩俊(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