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书评周刊·社科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书评周刊·社科

“人类所做的挣扎都是相似的”

2017年05月0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肖斯塔克和妮萨。
《妮萨:一名昆族女子的生活与心声》
作者:[美] 玛乔丽·肖斯塔克
译者:杨志
版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重访妮萨》
作者:[美] 玛乔丽·肖斯塔克
译者:邱金媛
版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昆族 昆人(Kung)是桑人的部落之一,属于最后残存的传统采集狩猎民族。目前散居于博茨瓦纳、安哥拉和纳米比亚。这族人比较矮,平均身高大约5英尺,瘦削强健,比其他非洲人白些。他们高颧骨,眼睛更像东方人。

  在相当意义上,《忧郁的热带》在公众层面成就了大名鼎鼎的人类学家,法国人列维·施特劳斯。稍晚些,《妮萨:一名昆族女子的生活与心声》同样为美国人玛乔丽·肖斯塔克赢得了人类学家的好名声。

  与列维·施特劳斯原本就是人类学家不同,肖斯塔克做人类学研究是无心插柳。她原本是陪同新婚不久的丈夫前往非洲喀拉哈里沙漠做昆人(Kung)的人类学研究。时间长了,给夫君打杂的肖斯塔克也萌发了些“好奇”,学起了昆人的语言。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当然也有她对尚处在狩猎-采摘经济形态下昆人女性生命的“窥视”欲望,她有模有样地做起了访谈,把自己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配角转型成了主角。虽然屡遭挫折,却屡败屡战,她终于发现了能说会道、爽朗也风流、本色的昆人女性,妮萨。在从不同角度证明妮萨所言的可信度之后,她专门对这位“开放”的昆族女子进行了多次深度访谈。而且,在时隔多年之后,既作为功成名就的人类学家,也作为身患癌症有着满满求生欲的普通女性,肖斯塔克再次对这位已经进入暮年的昆族女性进行了回访。

  反观的必然

  总有一个肖斯塔克会写出一个妮萨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即肖斯塔克和她丈夫一起在昆人做田野的时期,正是西方世界女性主义的新一轮高潮。女性更加强调与男性的平等意识、自觉意识和自主意识,性解放也是女性主义最醒目的潮流或者说支脉之一。对与她所身处的经济生产、生活形态、日常作息完全不同的昆族女性的生活、心性、情感世界,肖斯塔克有着全方位的敏感,并多少有着某种蠢蠢欲动的期待与想象。这种想象与期待,不可避免地有着以西方女性及其价值观为中心的自我投影和反观的意味。

  一方面,是妮萨——“原始”的初民的开朗、豁达与任性;一方面,是肖斯塔克——高高在上的白人的窥视、观赏与揭秘。

  对长期自以为站在文明高端的西方世界而言,这些沙漠边缘的昆人在“赤贫”的物质世界中,精神世界似乎也就有着低下的根性。文化相对主义也好,反进化论也好,不论来自西方世界、白人世界的观察者、阅读者再怎么标榜,在其心目与阅读期待中,主要靠女性采摘花草树木、男性不一定有保障的狩猎而生的妮萨,是原始的、落后的,甚至是野蛮的。何况,妮萨及其同胞们,还经常赤裸双乳,只穿遮羞的“草裙”!

  然而,这些在蛮荒世界活蹦乱跳的昆人的生活,又有着白人世界早已阔别多年的依稀朦胧的远古记忆,有着因对自己当下世界不满及至对昆人呼吸的清新空气都垂涎欲滴的羡慕嫉妒恨。在骨子里,他们将眼前“不可理喻”的一群人等同于了自己的远祖,当然会打着人类社会早期阶段的旗号,是古典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同时,其浪漫主义的温馨和理想主义的幻觉又美化着昆人的群像:“恶劣”自然环境中居然生存繁衍下来的矫健的身躯、超强的体格、敏捷的动作、爽朗的笑声、扑朔迷离却又有节制的性爱;尤其是这群人对自然的适应、了解,每个人都是动物学家、植物学家、星象占卜家、心理治疗师、神秘仪式的操演者、参与者;男女要么是合则聚不合就散的夫妻,要么是昼散夜聚的或秘密或公开的情人,女性还有共用一夫而平起平坐的“平妻”关系。

  于是,在西方世界高潮迭起的女性主义下,热带沙漠边缘生活的妮萨的情感世界在其所见和所经历的性生活中次第展开,就有了必然性。没有肖斯塔克写这个妮萨,就有另一个肖斯塔克写出那个妮萨。

  人的“痛点”

  本真的生命史

  今天或者会被学界贴上口述史、生命史、生活史等种种标贴的肖斯塔克的《妮萨》,即使不能说是以性为中心,至少性与食一样,是该书的基本主题。

  妮萨听母亲或姨母讲述的自己随时可能被扼死的出生,自己一声不吭地在野外生孩子,陪护侄女等晚辈生孩子,儿童之间的真假性游戏,强化月经初潮的成人礼,老夫少妻的试婚-初婚,亲眼目睹的母亲与情人在灌木丛中的交合、在自家棚屋中的交媾,她自己经常趁丈夫不在家时与情人的云雨偷欢,直至情人与夫君或默认或肉搏的面对面,等等,惨烈而残酷,温馨而浪漫,绘制成有着强大视觉冲击力和梦幻色彩的异域风情画卷。

  说白了,妮萨自述和被肖斯塔克写出来的生命史,就是间杂喜怒哀乐愁怨苦和恐惧等情感的肉身欲望萌芽、长成、膨胀而恣肆消费满足和慢慢消散的历史。有情感、精神、欲望之肉身,从无到有,再随风而散,是所有人生的共性、根性。因此,肖斯塔克“写”出来的《妮萨》因其异域风情的故事性、史诗性和人的共性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亲和力与感染力。

  不要说这是人类学著作,任何一种以此为主题、为底色的写作,都会挑战人的感官与底线,激发人阅读的冲动和激情。因此,虽然是在调查后差不多十年才谨慎地编辑、出版,《妮萨》之“异域风情”与“野蛮之性”的两大主题,注定会惹人眼球。在此意义上,在两个世界战斗的肖斯塔克,也是初心不是人类学的肖斯塔克,明敏地抓住了“人”的痛点。

  此时,对读者而言,是不是人类学,肖斯塔克的信息源可不可靠,调查访谈时是否遵从了学术伦理、有没有什么样的困惑、学术见地是否新颖、学术创见是否成立等,都已经不再重要。只不过因为这本书而获得了人类学家声名,并不得不以人类学家身份讨生活的肖斯塔克,也只能说自己的写作是人类学的,心甘情愿地戴着镣铐跳起了人类学的舞蹈。换言之,剥去学者们津津乐道的学科外衣、学术符码,《妮萨》就是一本《徐霞客游记》或《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一本长命不绝衰的《醒世姻缘传》或《金瓶梅》。当然,严肃点儿的话,《妮萨》或者就是福柯苦心经营的《性史》。

  禁忌和耻感

  在过去的掌心中

  如今,在文明世界,无论男女,因为是人的下半身,尤其是与人之私处相连,“胯下”成为了一种不言自明的禁忌。然而,它又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一个人有效的正用或反用私处,都能引起极大的效应,还不乏触目惊心的视觉狂欢和切肤之痛的耻感。

  其实,自古以来,无论东西南北,正如《妮萨》一书所显示的,与人体的其他器官一样,隐晦的喻指私处的胯下原本并不是神秘莫测,并不是羞不可言。除了在一些神圣的仪式场合是禁忌,昆人女子的经血、产血都常常赤裸裸、血淋淋地出现在男子的眼帘。这种公开展示的一面,延续到今天,就是世界各地可见的女阴崇拜、男根崇拜以及艺术性的比附。

  打入另册、成为禁忌的私处也可以发生惊天逆转:或者用以成全他人,或者用以作为战斗的利器,维护个体、群体的基本权益,强调自身的存在与选择,大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权谋与决绝。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年少的韩信受屠夫胯下之辱,是千万国人都熟悉的一个励志故事。这个司马迁在两千年之前有些自况的无奈与调侃的隐喻,被后人解读为养人的心灵鸡汤,以为司马迁要说的是“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由此,韩信的成功、写韩信的司马迁的成功,都简单地被归结为他们这些顶天立地的男子,能受“胯下之辱”。与之异曲同工,至今在山东有些地方,小孩拜干爹干妈时,还要象征性地穿过干妈的裤裆。这种仪式性的动作,绝对不是羞辱,而是参与诸方主动的践行,大抵遵循的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古训。通过一种模拟动作,原本不相干或关系不大的人们之间建立起一种拟亲属的血缘关系,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在《妮萨》中,妮萨和伤害她至深却又对她死缠烂打的丈夫比萨的彻底决裂,就得力于当众展示她自己的私处。在妮萨声嘶力竭的咒骂声中,愤怒如母狮的她,在众人面前一件一件脱掉自己的衣裙以羞辱比萨。此举一出,死皮赖脸的比萨当即偃旗息鼓,如丧家犬般仓皇逃遁。在鲁迅的名篇《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提及的阴门阵似乎也有如此法力。这种表达自己不满与诉求的行为,依然不时惊现于当下国内的社会新闻中,每一次亦能引发轩然大波。

  这些似乎都是偶然的社会事件、群体性事件,但又似乎不是。现在,强大、迷离而残酷,未来,不可知,虚幻而浪漫,但似乎都在“过去的掌心中”,在其遗著《重访妮萨》中,肖斯塔克的一句话意义非凡,值得深思:“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中,人类所做的挣扎都是相似的!”

  □岳永逸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