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书情

书情

2017年05月0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
作者:黄卫著 沈利绘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年4月
《女性的力量》
作者:(美)阿琳·克莱默·理查兹
版本: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7年4月
《绝对欲望,绝对奇异》
作者:(美)马克弟
版本: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年5月
《战败者见闻录》
作者:(墨西哥)格尔雷昂-波尔蒂利亚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7年4月
《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1872-1912》
作者:李礼
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5月
《顾随和他的弟子》
作者:赵林涛
版本:中华书局
2017年4月
《教育与美好生活》
作者:罗素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5月
《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
作者:尤西林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5月

  儿童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

  作者:黄卫著 沈利绘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年4月

  去年底,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引发出版界持续至今的“二十四节气热”。其实在此之前,中国传统的物候、气象知识体系就已被引入儿童视野,如《二十四节气》(2015,新星出版社)、《这就是二十四节气》(2015,海豚出版社)。今年,另一套原创绘本《地球小孩的天气书》则将范畴扩展到万千气象,以400多幅插图与孩子分享了300多个关于气象的知识点,让孩子“看懂天气的表情,听懂自然的语言,探索共生的未来”。这套引用现代符号和凡·高画讲述气象常识的作品虽未延续“传统”,却开辟了另一个视野开阔、形式灵活的天地,并可能塑造一个新传统:即以适合儿童阅读的原创绘本引导儿童了解自然界的常识和意趣。

  社科

  《女性的力量》

  作者:(美)阿琳·克莱默·理查兹

  版本: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7年4月

  阿琳·克莱默·理查兹是当代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人物,作为一位女性,其研究尤其关注女性议题。基于在心理咨询室中的实践,阿琳在《女性的力量》中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关于女性发展、创造力的深层精神分析世界。它呈现了不同生命经验如何造就女性发展的多样性,同时也在赋予女性更多的可能性。

  阿琳的写作富有挑战性。正如编者南希·古德曼所说,她在精神分析领域寻找关于女性正统的“不”和拓展思路和实践的“是”。她同时挑战着传统精神分析思考的极限与关于女性是与非的定义。尽管问题严肃,但其写作因生动案例(除了病人,还有普鲁斯特的小说和电影《本能》等)并不晦涩。母亲节即将来临,无论是否身为人母,《女性的力量》都值得一读。

  《绝对欲望,绝对奇异》

  作者:(美)马克弟

  版本: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年5月

  这本书的标题很吸引人,不过色情与奇异只是书中一章。全书严肃分析的是日本如何在20世纪末至二战战败之间,用短短几十年跃升为世界强国。与主流理论聚焦于权力中心(现代科技与启蒙理性的发源地欧美,或日本西化宗主城市东京)不同,马克弟以后殖民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为理论路径,认为批判焦点应转向人类生命和劳动,特别是远离权力中心的边缘地区的生命和劳动。所以,抽鸦片的闯关东苦力、日本慰安妇、江户川乱步的小说……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领域中出现的劳动的、欲望的、死去的身体,都是资本主义运作过程中的牺牲品。

  日本资本对中国、朝鲜等国家人民劳动果实的吞噬反映出20世纪日本现代性发现的阴暗面。这份颇具想象力的研究成为研究20世纪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下劳动转化的重要著作,也为1945年战败前日本所制造的悲惨苦痛与光怪陆离提供了深度解析。

  历史

  《战败者见闻录》

  作者:(墨西哥)格尔雷昂-波尔蒂利亚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7年4月

  历史往往由胜利者津津乐道,但战败者的历史同样迷人。对于欧洲殖民者对新大陆的征服,多年来中国读者读到的译著多由征服者书写,如《征服新西班牙信使》(1989,商务印书馆)。4月刚出版的《战败者见闻录》则讲述了印第安原住民如何看待西班牙侵略战争。墨西哥历史学家米格尔雷昂-波尔蒂利亚汇集了原住民墨西卡人关于西班牙侵略战争的证词,再现了阿兹特克王朝的毁灭、印第安族群对抗欧洲侵略者的历程以及墨西哥民族如何在痛苦中诞生。问世60余年来,它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成为被征服者发声的经典之作。

  正如国内拉美文化专家索飒所说,美洲印第安人是现代文明史上第一个孤独的祭品,但如今无助的人民仍在世界其他角落存在,沦陷于战乱和不公。《战败者见闻录》并不过时,它提醒我们以战败者的目光审视当今世界的成败。

  《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1872-1912》

  作者:李礼

  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5月

  今天被新媒体围绕的我们对于甲午战后晚清“新媒体”——报纸——迅速崛起的历史并不熟悉,近代报刊经由传教士入华,传统士人开始接触并逐渐进入这一领域,报人群体由此被催生。从戊戌维新之前开始,中国知识精英借助报刊论政,将办报作为投身政治活动之起点或主要手段。他们不仅影响了晚清政治进程,也构建舆论影响民众,从而瓦解清廷的合法性,影响辛亥革命的到来。

  晚清报人仍带有传统士人气质,也非此后的职业报人、机构化现代媒体人。不过他们已开始意识到使用报刊来达成诉求。学者许纪霖评价,“有一种知识分子,叫做媒体人。从清议到抗议,从士大夫到媒体人,有公共担当的知识分子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作者李礼则在后记中补充了另一个写作初衷:他们的智慧可以烛照后来者——那些曾经困惑他们的问题,多年以后,仍在这个国度里飘荡。

  文化

  《顾随和他的弟子》

  作者:赵林涛

  版本:中华书局

  2017年4月

  自上世纪30年代起,顾随的学术著作如《稼轩词说》、《东坡词说》等陆续问世,但很多未刊稿毁于十年动乱。80年代后,其著作、文稿、书信、日记等被多方搜集后编订出版。近十几年间,顾随与友人、弟子的交往又成为后人理解顾随的另一条路径。

  在2009年、2010年,赵林涛就出版了与顾随之女顾之京合编的《顾随与叶嘉莹》、《顾随致周汝昌书》,近年亦有展现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学人的生活意态的论著《顾随与现代学人》。新著《顾随和他的弟子》选择如今资料存留较多的七位弟子为例,回望顾随自1920年登上讲台至1960年谢世间四十个春秋的为师之道。“顾随式”的为师之道以“诚”字为准,师生之间的点滴零零散散,合成一本书,则展现着“人世间本有的纯净、无私的师生情谊”(顾之京语)。

  教育

  《教育与美好生活》

  作者:罗素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5月

  罗素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一位哲学家,其实他对教育也有深思。初版于《教育与美好生活》在民国时期就曾有译本“罗素教育论”,被收入师范丛书。只是在当时它并未被中国教育界和公众重视。这不让人意外,因为罗素的教育理论及其背后蕴含的民主、科学精神对当时中外传统教育观念都有挑战性。

  今年重版的《教育与美好生活》提醒我们重温近百年前,罗素在教育子女的亲身实践中对教育的反思、对教育成败的认识。他站在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等角度,对既存教育制度和陈腐观念提出批判,同时提供新的教改方案,也阐释了道德教育、爱心、想象力、课程安排等具体问题。即便在今天,罗素就教育目的提出的问题仍值得我们反思,“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应使心灵充满有直接实际用途的知识,还是应设法将对自身完善有所裨益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的学生?”

  思想

  《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

  作者:尤西林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5月

  副标题是“人文知识分子的起源及其使命”,尤西林在书中基于劳动哲学阐释了知识分子的起源演变及其现代职能。劳动的生产与消费含义不能承担人类生活意义,而近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分子承担含义说明职能而非意义阐释,于是19世纪末,随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意义危机,基于意义阐释的人文知识分子逐渐形成。具体到中国,20世纪60年代末与70年代初,明末以后的第一批人文知识分子群体雏形产生。

  尤西林在90年代写作这本书的背景,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尴尬境地。他以思想史的眼光梳理从西方到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是对自己身份的交代和定位。这本理论性较强的书结合时代背景和尤西林其他文章会更好理解,如尤西林曾以萌萌为例,解释《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后记中“当代中国纯粹知识分子的萌芽”所阐释的问题。毕竟,当代中国思想史课题总是伴随着具体的人与时代伴凸现的。

  本期书情主持:新京报记者 孔雪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