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深e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深e度

上海对“考家长”民办学校批评追责

民办学校“幼升小”招生家长要“答题”甚至“查三代”;专家称民办小学“挑家长”因优质教育资源稀缺

2017年05月09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5月7日,上海青浦世外学校就“小学招生面谈调查问卷家长”一事致歉。 青浦世外学校官网截图
青浦世外学校家长问卷要填写学生祖辈的情况。
阳浦小学问卷题目,家长要限时从中选出正确选项。受访者供图

  民办学校“幼升小”,不考学生却考家长。7日起,上海市部分民办学校的招生程序,引发舆论争议。

  5月6日至7日,上海市集中举行171所民办初中、小学入学面谈。而自6日起,陆续有家长发布消息称,部分学校入学面谈,对家长提出考核要求,包括要求家长作答类似公务员行测题的问卷,以及填写包括外祖父母学历在内的背景调查表等。

  7日晚,上海市教委回应此事称,已对涉事阳浦小学、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简称青浦世外学校)两所民办学校,在全市教育系统内提出通报批评,要求其所在区教育局进行追责,并将要求两校公开致歉,同时核减下一年度招生计划。

  

  学生入学要问祖辈情况

  “愧对小女,愧对列祖列宗。”5月6日,在参加完上海市民办阳浦小学入学面谈后,一名学生家长在朋友圈写道。

  根据上海市教委的统一安排,5月6日至7日,上海市民办学校集中进行2017年度秋季学期入学面谈。而自6日起,陆续有学生家长发现,面谈的考察对象,除了学生本身外,似乎更偏重于家长情况。

  上述学生家长在朋友圈同时上传了9道图形推理题,形似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题型,并有作答时间要求。

  一名参与过阳浦小学入学面谈的学生家长告诉新京报记者,6日当天,校方将陪同前来面谈的家长集中到几个大教室,现场扫码,通过手机完成家长问卷。上述家长提供的试题图片显示,除推理题外,另有主观题等题型,包括类似“如果对老师或者学校工作有意见,您会如何处理”这类应用型试题。

  而上海另一所民办学校,青浦世外学校的入学面谈,其对家长的考察方式则更为“直接”。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青浦世外学校的家长问卷同样通过手机作答,其中甚至包括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工作单位、职务及学历。

  公开资料显示,民办阳浦小学前身为上海市公立重点小学杨浦小学,2006年改制立校。而青浦世外学校,与上海知名民办小学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同属一个教育集团。两所涉事学校,均为上海本地民办学校中的“名校”。

  教委要求两学校致歉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7年5月4日,阳浦小学在其官方微信中称,面谈当日,家长完成信息审核后,“于一楼休息等候,并完成家长问卷”。

  5月6日,阳浦小学回应“家长问卷”一事称,设置这一环节,一是“提供家长梳理自己育儿心得的机会”,二是为了“收集足够的、真实的孩子成长信息,通过大量的案例的积累,寻找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而对于家长而言,问卷“不是强制行为,可选择做,也可不做,即便做了问卷,也有提交与不提交的自由”。

  阳浦小学据此致歉称,问卷内容中涉及部分逻辑思维题目,原意是“在家长等候过程中让大家动一下脑,不至于太枯燥”,并称“思考不周”。

  7日,青浦世外学校公开致歉,称家长问卷属于“不当调查”,其原因是学校“对规范招生要求不重视”,“违反了教育公平原则”。

  青浦世外学校一名负责招生的教师告诉新京报记者,此次问卷调查“与学生录取情况无关”,“家长可不填”。

  两校事后的解释,并未能逃脱主管部门处罚。7日晚,上海市教委回应此事称,两校的相关行为,“有违义务教育法和本市招生政策中强调的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中小学生教育权益的基本原则”,并对涉事两校作出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批评,责成涉事两校所在区教育局将此事通报学校董事会并对相关负责人追责,此外,要求两校公开致歉并核减明年的招生计划的处理。

  ■ 背景

  民办小学招生早 公办校成“保底选项”

  上海当地媒体报道,2016年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数据显示,共有31880名适龄儿童填报民办小学,而在当年,民办小学共录取9780人,招录比约为3.3:1。

  相对应的是,优质民办小学的录取,则更为激烈。阳浦小学发布的招生简章显示,该校学费为每学期11000元,而同期公办小学,学杂费全免。相对高昂的收费标准,并没有影响该校的招生。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报名阳浦小学的学生人数为1183人,而该校实际录取210人,招录比为5.6:1。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上海市教委发布的《关于2017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2017年,上海市民办学校招生实施按志愿分批次录取办法,5月8日至9日进行第一志愿录取,全部招生工作“于5月16日完成,学校将录取名单上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

  与此同时,公办学校的招生时间却相对较晚。上述实施意见中同时规定,5月27日至28日为上海市公办小学报名验证日。也就是说,当民办小学录取工作完成11天后,公办小学才开始报名入学。

  上海市多名教育界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正是这一时间差,导致公办学校成为不少家长的保底选项。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往往会优先冲击优质民办小学,在失利后,再转投学区内公办小学。而这样的现状,也使得民办小学,特别是“民办名校”竞争空前激烈,乃至出现“考家长”的状况。

  ■ 专家说法

  公办校投入不足 民办校承担部分“托底”功能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与公办学校只招收上海本市户籍,学区内适龄儿童,或者具备一定条件的随迁人员子女相比,民办学校招生范围要广泛得多,其要求也更低。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表示,在理想情况下,公办学校有“托底”的责任,即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民办学校则负责提供更多元的教育模式。不过,目前在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公办学校往往供不应求,并且将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入学条件的外地户籍适龄儿童拒之门外。因此,在一线城市,民办学校无形中也在承担部分“托底”职能。

  “民办小学‘挑家长’,本质上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吴华认为,作为市场的产物,法律并未禁止民办小学对入学者进行甄选,因此从法理上说,上海两所涉事学校,有权实施“家长问卷”。

  不过吴华同时强调,在目前公办学校投入不足,民办学校事实上在承担部分“托底”功能的现状下,对学生家长及入学者进行甄选,违背了义务教育法中“公平”和“平等”的原则,因此其虽然不违法,但并不合理。也正因为此,两校均受到上海市教委的严厉处分。要解决这一矛盾,政府可向民办教育机构购买教育服务及学位,让优质民办学校成为法理上的“托底者”后,才能更有效地实施监管。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王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