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一带一路企业志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4:一带一路企业志

工行北分 助力巴基斯坦解决供电难题

中国在“走廊”建设中推出的风电项目解决了巴政府和当地居民的燃眉之急

2017年05月12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在“中巴经济走廊”上,工行支持了一个风力发电项目。“这个风电项目成功拿到贷款后,缓解了当地用电紧张,使得巴基斯坦部分地区‘常常拉电闸’渐成过去式。同时,作为清洁能源,还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工行北分客户经理刘潇表示。

  

  “走廊”缺电、项目缺钱 基建受阻

  “中巴经济走廊”从喀什出发,绵延3000公里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而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区位优势,更令其成为近年来一条重要的贸易走廊。

  在此背景下,这条走廊的开发前景也被诸多“走出去”企业看好。近年来,中资企业海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内某提供水电水利建设和风电开发综合性技术服务的大型集团企业就看中了当地一个风力发电项目。

  然而,在决定走出去后,首先就面临着资金难题。由于风电开发的基建项目具有融资需求大、回款速度慢等特点,首笔启动资金迟迟未解决。

  在得知企业的情况后,工行第一时间成立了项目推动小组,针对巴基斯坦国家情况、风电项目建设运营特点及企业融资需求,积极研究探讨了融资方案。

  “基于此,运用我们为电力开发类客户量身打造的全球电力金融产品线专项融资产品,并通过与中国出口信保公司合作为企业提供增信措施,高效地完成该笔项目相关融资结构设计及项目审批,通过总分支、境内外协同联动,最终及时为客户提供了首笔融资,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工行北分客户经理刘潇表示。

  据悉,针对目前电力类走出去项目较多的情况,工行在总行专项融资部配备有专门服务于电力项目融资的团队,并为该类客户量身打造了全球电力金融产品线专项融资产品,使得整体融资结构更加契合企业项目特点,为企业解决了业务需求的同时,还提供了成本相对较低的融资。

  与此同时,工行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分行,作为境内商业银行在巴基斯坦的唯一一个分支机构,也为这个客户解决了公司及员工结算方面的需求。

  点滴汇聚,这些项目也逐步改善着当地人的生活。以上述风电项目为例,项目建成后,大大改善了当地电力短缺的问题。公开资料显示,巴基斯坦不少地区严重缺电。夏季时,首都伊斯兰堡每天最长停电时间达12个小时,在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每天停电达18个小时以上,而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可达40摄氏度,酷热难当。

  卡拉奇风电项目不走先破坏再建设路子

  此外,“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还保护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不走先破坏再建设的道路,从一开始就实现了“高标准”发展。

  中国驻巴大使孙卫东曾公开表示,中国在“走廊”建设中推出的一些电力能源项目解决了巴政府和当地居民的燃眉之急,可谓“雪中送炭”,深受巴方欢迎。

  在这背后,项目的资金支持扮演了重要角色。据悉,“在部分外汇业务受到管制的国家,我们借助工行全球化网络优势,为企业提供当地货币的资金融通,既满足了企业资金需求的便利性和时效性,也为企业节省了因使用海外资金进出国境所产生的不必要成本支出,受到了企业们的欢迎。”

  这是工行“中巴经济走廊”首笔放款,也是中资企业“走出去”面临多方风险造成的融资难、融资困境的一个缩影。在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工行也积累了服务“一带一路”企业的经验。

  近年来,工行北京分行“走出去”业务已覆盖至近13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走出去”企业近500家,行业涉及电力、能源、基础建设、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我与一带一路

  企业、居民不用定时拉闸了

  中巴经济走廊风电项目是2015年获批的,通过境内外、总分支机构联动推进,最终落地北分。它是中巴经济走廊首批获批的项目,上个月末的时候,这个项目已经成功实现了放款,现在已经开始了正式商业运营——实际上,去年12月份已经并网发电。

  这个项目给当地居民带来不少改变。企业和居民不用定时拉闸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地人的生活质量。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宓迪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