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只要不违反留学生所在国以及中国的法律法规,做代购没什么不好。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全世界都依赖中国产品的时候,澳大利亚商品却成了中国的热门货。为了满足需求,成千上万在澳洲的中国留学生或刚毕业的中国年轻人,纷纷做起采购代理的生意,有的甚至还发展成数亿美元的生意。澳洲的中国留学生说,他们每10人中就有8人参与代购业务。
这让我想起在美国访学时遇到的中国代购学生。他是个博士生,每周都去周边三个奥特莱斯购买coach的各种产品。但是,coach店有规定,每个护照只能购买每个品种的两件产品。由于做代购,他需要购买很大的量,当然需要不少护照。因此,他专门在邮件组中招募想去买东西但没有汽车的人。众所周知,在美国,如果没有汽车,可谓是寸步难行。也就是说,他当司机提供免费汽车(去了之后发现还提供午餐),坐车的人需要持有自己的护照给他买东西,当然了,买东西的现金是他提供的。
在初到美国没买汽车的时候,我去蹭过一次。路上聊天得知,他有两个孩子,爱人也没有工作。不得已,做起了代购。没承想,不经意间,生意还做大了。当时他好像已经博士读到了第六年,八年必须离校,他还没想好是不是要继续读下去。
刚开始的时候,我其实觉得他有些不务正业,后来慢慢不这么认为了,觉得应该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代购之举。只要不违反留学生所在国以及中国的法律法规,做代购没什么不好,属于利己利人的行为。不管是偶然做点儿代购贴补自己的生活开销,还是认真地将其做成了一门生意,都不该受到别人的指责。偶尔为之者,是继续将学业作为主要任务,并在参与中获得部分社会经验,对以后的就业说不定有益处。持续为之者,可能已经决定放弃学业,改为创业,乍想貌似可惜,再想,好像也没什么不可以,不少名人,如比尔·盖茨都是辍学生。人生有很多种活法,人生之路也有很多种走法,只要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自己的选择就行。
况且,实事求是地讲,当下的社会现实给留学生提供了代购机会。一方面,某些行业中的国内产品实在让人不放心,比如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婴儿奶粉等,另一方面,同一品牌同款产品中外之间的差价实在太大,其间的价格空间足以给很多人机会。
不过,对于那些想把代购做成事业的留学生来讲,可能的风险是,在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推进下,“中国制造”在未来成为品质的代名词之后,这种代购的机会可能就少了,说不定还会出现商业风险。当然,话说回来,也说不定还有其他商业机会。
对于留学生从事代购这事儿,只要合法合规,不应该附加道德指责,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加以看待。
□任孟山(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