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北京策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北京策

干湿分离+强制分类 北京垃圾分类困局求突破(2)

试点小区引入市场化手段;城市副中心年底率先试行垃圾强制分类

2017年05月2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劲松五区设有多个“绿馨小屋”,居民将厨余垃圾送到这里后可以称重积分。
劲松五区“绿馨小屋”工作人员正在为一居民的积分卡积分。
劲松五区的“其他垃圾”分类桶旁,设有一个专门的废旧纺织物回收箱。

  (上接A05版)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等人发布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社会成本评估》报告称,以2015年为例,北京生活垃圾处理成本为42.2亿元,如果从收集到运输、焚烧全过程严格分类,实现厨余垃圾单独处理、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这一成本可降至15.3亿元,降低64%。

  “盯人”战术奏效

  陈立雯等长期关注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均用“止步不前”形容北京的垃圾分类。这中间,社区实践仍有“亮点”。

  海淀区苏州桥西社区是一个样板社区。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春燕告诉记者,目前,垃圾分类尤其厨余垃圾分离有一定效果,社区500多户居民每日可回收100多公斤的厨余垃圾。但她感慨,这样的分类成果来之不易。

  2014年,社区建立单独的厨余垃圾收集站后,曾发动居民党员等志愿者及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共120人,在每层楼梯口,专门指导居民垃圾分类。一个月后,人数减半,半年后,剩下10几个社区指导员。

  在李春燕看来,没有处罚及强制手段,只能靠这种人盯人的笨方法帮助居民建立垃圾分类意识。同时,单独倾倒厨余垃圾的居民还有补贴,每次5毛线。她说,这不仅是补贴手段,通过刷卡记录,还能知道哪些居民没有单独倒厨余垃圾,再单独上门沟通。将近半年后,居民开始有了垃圾分类意识。

  算上管理人员费用及补贴,李春燕算了笔账,社区每年花在垃圾分类上的财政投入约10万元。

  “盯人”战略也在昌平辛庄村奏效。

  实行垃圾分类一年多后,辛庄村垃圾减量率约为75%。这里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眼中分类实施成效显著的典型,并冠以“半强制垃圾分类”。

  参与其中的志愿者杨婧解释,所谓半强制,就是村里的干部会到垃圾收集现场监督、入户宣传并跟随环卫车检查。“遇到有问题的情况,直接批评。”

  在杨婧看来,这种村干部直接“盯人”方式有其特殊性。但目前,在没有其他政策措施的情况下,她认为没有更好的办法。

  “北京零废弃”发起人毛达表示,不管是“三桶”还是“两桶”,在约束手段缺失的情况下,垃圾分类要落实下去都会比较难。陈立雯同样认为,需要更加细致的管理和相关配套政策,才能推进垃圾分类,进而实现垃圾减量。

  毛达认为,按照其他城市的经验,提高源头分类效果,还要遵循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或未按要求分类的居民应承担更多处理费,光靠补助可能行不通。

  这一点似乎难度更大。

  与垃圾产生量节节攀升相比,北京的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标准已10余年不变,仍为每吨25元。具体算到居民头上,目前是按每户每月3元缴费,与产生的垃圾量无关,2013年,北京非居民垃圾处理费曾首次上调,由每吨25元上涨至300元,但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并未随之上调。管理部门之前多次提及的“计量收费、分类计价”,多年以来并无下文。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陷困境

  再生资源回收曾在垃圾减量中被寄予厚望。有报道称,2008年前后,北京再生资源综合回收率甚至达到30%。然而近年,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停滞不前”,陷入困境。

  北京某物资回收中心负责人大明(化名)所在公司负责丰台区马家堡、方庄等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其中,再生资源占比约10%。

  从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近20年,大明用“可惜”形容这些被一烧了之的再生资源。

  “这个行业早已今非昔比。”在大明的印象中,转折出现在2012年前后。

  2012年,大明所在的“东小口废品回收集散地”开始拆迁疏解。2008年,这座北京最大的废品回收集中区曾聚集上千人。他们分工明确,整车的废纸、塑料等被运至河北等地。

  根据报道,《东小口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大对废品回收市场等低端产业的清理。废品回收被定义为低端产业。

  2014年,昌平区决定有序清退废品回收、建材、小商品等低端市场,废品回收市场大面积萎缩。东小口废品回收集散地拆除后,大明转战丰台,经营方式也和之前的废品回收不大相同。

  利润断崖式下跌,也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萎缩的原因之一。

  目前,北京周边几乎没有能够回收再生资源的工厂。大明说,回收的东西得卖到山东等地,运输成本是原来的一倍。

  “那时,一个塑料瓶回收价格一毛多,再拆分成瓶盖、瓶子、塑料纸分类卖出去,平均利润至少是20%。”大明感慨,现在一个塑料瓶的回收价格只有三分钱,居民和企业参与再生资源回收的积极性都大大降低。

  负责北工大垃圾清运的一名环卫工人抱怨,现在废品回收价格越来越便宜,辛辛苦苦分拣出来也卖不了几个钱,太不值了。

  今年开始,北京将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意图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2016年7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成立后,垃圾清运及资源回收实现统一管理。林晋文解释,未来,政府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同一家运营主体承担环卫清运、资源回收加工等工作。这个主体既可以是环卫企业向后端延伸,也可以是传统再生资源企业跨界转型。

  大明的公司已经加入“两网融合”大潮。他说,再生资源回收需要配套政策跟进落实,尤其对于低附加值的可回收垃圾,需给予更多补贴。

  A05-A06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信娜

  A05-A06版摄影(资料图片)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侯少卿 薛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