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严肃的锤子》尝试“0元购”,新京报采访剧组、戏剧圈制作人回应争议,调查读者态度
|
先消费,后享受,几乎是所有市场的基本定律,但近日,戏剧圈的“玩主戏剧”平台却打出了“先看戏,后打赏”的口号,并携手榫卯戏剧工作室,在《严肃的锤子》这部戏上首次尝试“0元购”的购票方式。此举引来了圈内人不少疑问和质疑:这是不是一次噱头营销,观众“打赏”金额如何限定等争议层出不穷。新京报采访该剧宣传方负责人胡赢月、几位圈内戏剧制作人等,揭秘“新方式”的个中细节、回应争议。昨日,我们也在“文艺sao客”微信公众号上征集了读者意见和投票,截至截稿前,有44%的读者支持这种“新方式”,31%保持观望态度,只有25%不支持。
如何打赏
所谓“先看戏,后买票”,即观众可以在指定平台用0元抢购进场看戏的名额,抢到名额的人都可以免费进入剧场看《严肃的锤子》。而等演出结束之后,观众可再根据满意程度,进行已规定的不同金额的打赏或者不打赏。
据《严肃的锤子》宣传方负责人胡赢月介绍,“目前没有确定最低档是10元,还是20元,最高档是150元还是200元的具体金额,但肯定会分段,而且最低档会很低。”依照此模式,目前已能保证上座率达95%。
而对于不打赏的观众,胡赢月说:“有些人可能就不喜欢这部戏,一分钱都不给,也没有问题。可以让观众放心的是,我们绝不会在道德上绑架观众,发给大家票封扫码也是考虑到私密性。但如果说所有人都不打赏,那可能这个营销方式就有问题。”
回应质疑
噱头炒作?
胡赢月:《严肃的锤子》是两个90后的戏剧新人创作的原创剧本,如果我们采用常规的宣传手段,没有抓人眼球的新闻点,这部戏就会成为打水漂的戏。但现在,“0元购”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新闻点获得了人们的注意,而且很多平台也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点,加入到宣传中,自然而然就扩大了影响力,得到了关注度。现在营销这个词不是一个贬义词,对于话剧市场来说是褒义词,对话剧市场进行营销,话剧可能就慢慢地繁荣起来了,而不是被政府扶持,或亲朋好友贴补的假繁荣。
是否有可持续性?
胡赢月:现在都不好说。我们和剧组都没有想好这个模式只是适合第一轮演出,还是他们的戏每次都可以这样。首轮演出其实是为了验证一下市场,通过观众提升口碑。观众对这部剧有一个评判了,让大家知道要不要买这部戏的票,买什么位置,同时也把观众在第一轮 “先买后看”的赌注形式规避掉了。所以第二轮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市场的同一性,我们就可以再采用正规的卖票的方式了。但如果剧组这边觉得这种方式很有意思,可以成为工作室的特色,他们长久使用也未尝不可。
戏剧圈的一次变革?
胡赢月:其实这件事不是说非常完美,但我们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解决整个戏剧市场“赠票”的乱象,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能够想到的一些刺激方式,让大家进行一个舆论探讨,到底用什么方法能够慢慢改变这个现状,肯定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演戏成了“天桥卖艺”?
郑远鹏(《严肃的锤子》演员):在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代,一些戏剧演出不也是靠王公贵族的打赏吗?我觉得这反而是一种回归。我想从观众打赏的金额,能真实反映观众对这个戏的认知,这也正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声音。
圈内看法
对于“先看戏,后买票”圈内人究竟买不买账?新京报采访三位戏剧制作人:汪鹏飞、袁鸿、崔文嵚听听他们的态度。
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袁鸿:这算是一次有益的、多元的尝试,但不会每个剧组都选择这样,因为这样的操作需要花一定的人力,也需要建立观众和演出者之间的信任。但目前票务平台确实代理费太高,合作态度并不积极,项目又太多,因此很多戏剧是得不到推广的,所以“玩主戏剧”也算是进行了个性化营销。
汪鹏飞:“先看后买”的方式可以尝试。有一些新戏没有明星,没有知名度,没有噱头,会很难卖,最后也是送票,那这样还不如用这样一个机制,起码观众走的时候总是要拷问一下良心,有胜于无。以前我有这样的想法,但最终没有做是因为,我觉得“不花钱”并不是我去看这部戏的第一要素。如果一部戏的平均票价比较低,它的售票率理应会高,但如果这个戏不好,我也不会去看,毕竟还是花了时间成本。
崔文嵚:我觉得挺好的,给观众一个特别大的自主性,同时对现有的消费方式是一个冲击。因为现在整个戏剧市场的现状是新戏特别多,那些对戏剧背景不是很了解的观众,经常是花了钱,花了时间,却看了一烂戏。如果站在观众的角度,我认为这种新的交易方式其实是维护了消费者的既得利益,避免花冤枉钱。
常态化对市场是种破坏
袁鸿:剧目的评估好坏每个人不一样,要凭此获得票房,我并不觉得乐观。个别场确实是这样来做口碑的,但持续这样并不一定是一个固定的好模式。我的主张是,更多的演出低票价,宣传是朴实的,让观众的选择来决定,让创作者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做。
汪鹏飞:如果想把这个形成真正的商业模式,可能会有困难,未来盈利能不能支撑演下去,能不能成一个良性的运转,拥有不可预见性。但我们也一直在研究怎么让更多人成为戏剧观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更多人关注到这部戏,而且如果戏本身还不错的话,这也不失为吸引大众走进剧场的一种方式。
崔文嵚:肯定是需要观望,不可能一个戏成了,这个模式就成了。对未来发展我比较乐观,至少这种形式是一个积极行为。但这也一定是一个双向的事。因为剧组需要本着一个严肃的创作态度,有信心绝对让观众满意,才敢于把主动权交给观众。但观众同样也要有一个诚信,如果觉得戏不错,那就要打赏。但现在一些观众不管戏好坏,就是不想花这个钱。所以如果是长期的行为来讲,对于市场并不是绝对的有利,反而是一种干扰和破坏。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赫 田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