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京津冀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7:京津冀
上一篇

京津冀空域优化 多航班不再“逆行”

新增航线里程495公里,调整城市对班机走向74条,惠及每日京津冀地区航班270架次

2017年05月26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2月28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架飞机正准备降落。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讯 (记者郭超)5月25日零时起,京津冀地区空域优化方案正式实施。方案实施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地区多数航班不再“逆行”,基本实现单向循环运行。据介绍,此次航路航线调整数量之多、幅度之大,堪称京津冀地区近年之最。

  从现有空域划出6条新航线

  目前京津冀地区飞行保障架次占全国的12%,其中首都机场起降架次占全国的7.23%,排名第一;天津机场和石家庄机场的航班量也以同比14.39%和20.18%增长率不断攀升。空域供需矛盾逐渐成为民航发展的瓶颈之一。

  新京报记者从民航局华北空管局了解到,此次调整是为了优化京津冀区域航线,减少航线上冲突点,提高航线使用效率。

  据了解,近几年,华北地区空域经过3次优化,为此次京津冀地区空域优化调整打下基础。民航局空管局空域中心副主任诸小鹰告诉记者,方案新辟航线6条,调整城市对班机航线走向74条,调整航路航线数量之多、幅度之大,堪称京津冀地区近年来之最。

  此次调整难度很大,空域资源本来就不多,空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从现有空域中划出6条新航线来。“基本上都是新的,有部分是在原有基础上延长。”诸小鹰说,新航线最主要解决了太原、天津地区的航线交叉密集问题,尤其是天津去往东北方向,打通了宽松的航线通道。

  “虽然没有直接调整首都机场航线,但为整个京津冀区域松绑了,首都机场也是受益的。”

  “增量”重点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

  民航空管部门在空域资源紧张的状况下,将资源“增量”重点放在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解决影响路网连通的“最后一公里”和“肠梗阻”问题上。

  “这么大幅度的空域优化调整,离不开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方案进行了多次会商和修订,应该说,这是共同努力的结果。”诸小鹰说。

  京津冀空域优化通过有效整合“增量”,新增空中飞行航线里程495公里,让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地区的多数航班不再“逆行”,基本实现单向循环运行。

  空管部门有关人士介绍,以前有一部分航线是和首都机场离港航班相对飞行的,比如锡林浩特到北京。“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错让、等待等措施保证安全距离。”他说,这就好比一条路上走着两个方向的车,运行效率肯定不如单向通行效率高。此次调整,着重解决了这一问题,基本形成了单向循环的航线格局。

  空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方案惠及每日京津冀地区航班270架次,预计可使京津冀地区空中航班飞行安全风险理论上降低34%,管制员工作负荷降低15%,航线飞行容量增加15%。

  ■ 追访

  管制员:明显感觉飞行距离和时间减少

  京津冀空域优化方案实施当天,飞行员和管制员直接感受到了实施效果。

  “管制员的感受可能要复杂一些。”北京区域管制中心带班主任刘海伟坦言,此次空域调整方案,是近年来规模比较大的一次。管制员从培训到适应新方案大约耗时两个多月,刚开始大家都有些不太习惯。但适应后发现,虽然有时航班指挥量增大,但难度明显降低,而且方案重新梳理了交通流走向,优化了航路拥堵点,使原有双向对飞的单一航路彻底实现“来去分开,隔离飞行”。“安全裕度增大了,我们的精神压力小多了。”他说。

  “飞起来非常顺畅!”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机长李浩特说,马上要到雷雨季了,希望航线调整以后能提升雷雨季的航班运行效率。

  李浩特告诉记者,他经常执行广州至太原航线的航班,这条航线上原来有多个堵点。但昨天(调整首日),明显感觉到飞行距离和时间有所减少。“雷雨季加班航班比较多,航班量有较大增加,方案的实际功效便会更加显著。”

  每年6、7月是民航生产旺季,民航需要保障的航班数量激增。记者了解到,7月底前,空管部门还有一系列工作有待完成,包括即将实施的沪兰大通道建设、陕甘青空域优化,以及已完成的新疆地区空域优化等紧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工程。

  新京报记者 郭超

  通讯员 杨晓天 吕思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