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书评周刊·主题

三十年来,“东学西渐”的返航线

2017年05月2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现在,西方研究中国的著作汗牛充栋。但在整个20世纪,曾有一些汉学著作深刻影响了中国史学界和文化界,有些书也成了很多大众读者心目中难以忘却的阅读记忆。这些书或者由于妙趣横生的写作手法,或者因为论述的问题鲜有趣,或者呼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需求。总之,这些汉学著作奠定了现代很多人讨论历史的理论和事实基础。

  

  美国与中国

  作者:[美]费正清

  版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年8月

  费正清开创了美国第一代汉学研究。现在哈佛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东亚研究中心,每年接纳全世界致力于研究东亚史的学者和学生。本书以言简意赅的方式叙述了中国古代史,将叙述焦点集中在近代西方入侵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的中美关系上。费正清在这本书里结合自己多年在华的经历,以博学而洒脱的风格,风趣、清新的笔调娓娓道来,使一本严肃的史学专著成为难得的极具可读性的历史文化佳作。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

  主编:[美]费正清

  版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这套通史著作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翻译出版,一经推出就震动了中国史学界,其影响至今不衰。全套书从秦汉开始,一直写到改革开放。每一卷的每一章都是由西方顶尖学者撰写,每一个论题在论述之前,该章作者都会进行中西学术史方面的文献梳理并注重考古材料的运用,对历史上某些重要的问题进行详细考证。一直到现在,这套书中的某些章节都还是历史系学生必读书目,也是很多热爱中国历史的读者入门读物。不过,这套书至今仍旧没有出齐,也算是小小的遗憾。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作者:约瑟夫·列文森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本书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代表作。作者从哲学思想、官僚制度、政治文化、社会心理和理想人格等层面,分析了儒家文化的精神特质以及儒家社会与政治的本质特征。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命题,如传统与现代、历史与价值、保守与激进、东方与西方、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等。这本书在上世纪80年代曾畅销一时,或许他在书中用文化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历史暗合了当时有关文化讨论的话题。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十卷)

  编者:刘俊文、韩昇等

  版本:中华书局

  1993年10月

  这套书共十卷,上世纪90年代初陆续翻译出版。全书前两卷为通论、专论,后五卷以朝代划分,最后又分出思想宗教、法律制度和民族交通、科学技术等。这套书几乎囊括了日本汉学界所有重要的文章和学术观点,“唐宋变革论”、“中国社会停滞论”等都可以在这套书里面找到原始出处的文章。90年代初,很多学者都是凭借这套丛书了解日本汉学的观点,并将其中很多内容作为自己研究立论的基础。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作者:[美]孔飞力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2012年5月

  去年,孔飞力去世,媒体和学者发表了很多文章纪念。这本书的中文本1999年出版后,立即引发学术界和大众读者的关注。该书讲述了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由谣言引发的清朝统治危机,精心刻画了皇帝、官僚、百姓三者在处理谣言案件时的心态,把清王朝进入中晚期后的政治结构和文化背景凸显出来。因为这本书立论和分析太过精彩,后来中国学界也出现了与谣言相关的学术著作,可见这本书对中国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之大。

  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

  作者:[美]史景迁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

  本书可以算是史景迁跻身于大众史学家的成名作。全书根据山东郯城的县志,官绅的笔记和回忆录讲述了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还原了一个底层妇女为生计奔波,遭受土匪官兵劫掠,不堪重负与人私奔,最终却死在丈夫手下的悲惨故事。史景迁在这本书里面借用了很多小说写作手法,在缓慢的情节描写中,设置悬念逐渐推动事件的发展,让一般读者能够身临其境,体会到历史中小人物的喜与悲。本书开辟了平民史研究史的先河,也为大众史学写作带来了典范的作用。

  乾隆帝

  作者:[美]欧立德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年5月

  本书是哈佛大学教授写的通俗性读物,原书曾是世界历史人物传记系列中的一本。欧立德是美国“新清史”代表人物,他强调满族文化对清帝国统治的重要作用。他写作此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西方读者了解乾隆这样一位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中国古代帝王,并在此基础上,将18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历史潮流联系起来,对流行的“清代中国是对外封闭的”这一观念提出了挑战。欧立德使用了大量中文文献,力图还原乾隆生平的每一个细节,试图体会乾隆作为帝王的感情,把乾隆写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历史人物。

  新京报记者 宋晨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