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调查/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调查/评论
上一篇

马戏团时代落幕了 但每个孩子都该有自己的“马戏团”

2017年05月2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扫描二维码微信看“新京报评论”
扫描二维码微信看“沸腾”

  陶然自得

  “马戏团的时代”和“马戏团的小朋友”一样大了、老了。或许,我们真到了和马戏团挥别的时候了,尽管万分不舍。

  今年年初,拥有146年历史的美国“玲玲马戏团”宣布将在5月永久停业,日前他们完成了名为“远离这个世界”(Out of This World),从而真正远离了这个世界。

  马戏团时代在北美落幕

  一些北美人伤感地表示,如今环顾整个北美,尚成气候的也只剩下蒙特利尔的“太阳马戏团”,但这块“金字招牌”能打多久,谁也说不好。固然它还能盈利,但和“玲玲马戏团”一样,这家“老字号”也面临着相同的时代背景——随着“马戏等于虐待动物”成为北美新的政治正确,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各种手段禁止马戏团使用驯兽工具(甚至哨子都不行,因为会让动物“身心不适”)、禁止马戏团表演、甚至从城市通行等等。马戏团的生存空间不断收窄,不得不转让股份和将表演重心转移到海外。正是这些原因,今天的中国孩子们才有幸经常看到大名鼎鼎的“太阳马戏团”。

  问题是,海外这碗饭能吃多久?

  当然,看上去还能吃一阵。比如,风靡东亚的《大明猩》公映不过几年前的事,《熊出没》的电影版依然吸引许多中国儿童(虽然这两部电影的视觉和价值观其实也“现代化”了)。许多大城市公园边悄然竖起的外国马戏团巡演帐篷,也表明,至少现在,这里仍是马戏团的最后阵地。

  但动物保护组织的“政治正确”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蔓延,尽管有人指出,“片面动保”未必真能造福马戏团动物。他们经常拿来举例子的是,2016年有动保组织从哥伦比亚“抢救”出马戏团狮子送去南非约翰内斯堡“放生”,结果这些早已无爪无牙的昔日“兽王”根本无法独立生存,只能靠众筹勉强糊口。但在大潮流之下,就马戏团而言,北美的今天,便是其他地方的明天。

  每个时代的孩子都该有自己的“马戏团”

  正如许多朋友所指出的,马戏团曾是现实生活和作家笔下,无数孩子的幻想所系。这是专属于孩子们的、现实的和虚拟的暖心故事的发生场景,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做着在马戏团遇见有魔法的小丑,善良的女巫,或会说话的斑马、大象的梦。他们在马戏团大篷车和大象进城、出城时,奔走相告,在巨大的演出帐篷里流连忘返。他们中许多人,是在马戏团里结识了自己一生中最真挚的朋友,还有一些人更将马戏团、演员和可爱的动物们当成了自己儿时的好伙伴、好朋友。

  然而,“马戏团的时代”就和“马戏团的小朋友”一样大了、老了,在北美,很多缅怀“玲玲”和“太阳”的,都是“婴儿潮”一代的老者。如今的孩子们有电影、主题公园、电子竞技、电游等等层出不穷的新奇玩意。现在的孩子们不像当年,除了乏味的功课和“寓教于乐”的童书,就只有马戏团和它的篷车、演出帐篷、表演动物。或许,我们真到了和马戏团挥别的时候了,尽管万分不舍。

  然而每一个时代的孩子,也都该拥有自己这个时代的“马戏团”:无拘无束的游戏、充满悬念的场景,人和动物亲密接触的快乐,以及做一个可以骑着天鹅旅行、和大象对话的七彩之梦。

  新时代的“马戏团”可以没有动物表演,甚至可以没有动物,但必须有“玲玲”、“太阳”们昔日所拥有的、令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神往不已的那一切:童真、童趣、最无保留的欢笑,以及让一大群孩子和最好的朋友们(包括人、动物,或其他别的可能的一切)相处的机会和理由,以及全家一起边看边拍手的瞬间。

  □陶短房(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