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论
“人大女毕业生遇变故成低保户 一家9口住漏雨土坯房”事件持续发酵。最新进展是,学院书记等人带队千里看望当事人伍继红,并表示“要让伍继红归队”,让她回档案馆工作。
对于本校毕业生面临生活困境,中国人民大学校方施以援手,备受赞许。有公众号文章就说,“当我一无所有,至少还是人大校友”。
有人说:若非名校毕业生,伍继红的遭遇会受到关注吗?其答案基本可以预见。但社会有无关注并非关键,除了政府须履行责任加以帮扶之外,她曾求学过的学校,也有义务保持对校友的关注。从中学到大学,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校,也不论大学是否名校,都应如此。
校友是一所学校的宝贵资源,一所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不应在学生毕业离校时就终止,而应延续到毕业后的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关注校友离校后的继续发展,不但可以了解学校育人存在的不足,也可建立广泛的校友网络,将其作为学校育人的更大平台,也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学生总把毕业的学校称为母校,说的就是学校与校友间这种持久关系。
国外大学的校友工作就是办学的重要工作。毕业生离校后,学校会通过各地的校友会,跟踪校友的学业、职业发展情况,如果校友陷入困境,校友会会给予支持。而其潜在回馈也是明显的:母校越有人情味,校友也就乐于参与学校的办学事务,包括捐赠、为学校发展提建议。在美国,名校的校友捐赠率有的高达60%。
每所学校只要用心,其实都可以开展好校友活动,这与学校有无条件无关,关键在于有无这方面的意识。我国高校近年来普遍也很重视校友捐赠工作,但有些学校把精力集中在已功成名就的校友身上;普通校友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亟待改变。
人民大学关注陷入困境的伍继红,就是个范本,也提示高校都应该有完善的校友网络,及时跟踪所有校友的发展,不论贫富,不要将“能否捐赠”作为发展校友关系的考量,而是帮助所有校友获得更好的发展。
□熊丙奇(教育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