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种一本书滋养未来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制图/高俊夫
扫一扫,关注6月11日书评周刊“有时”论坛·TIME TO LOVE
亲子共读,陪孩子在爱中成长

  六月是一个有怀旧意义的月份。它的第一天就承载着全世界孩子们的宇宙:那里,想象力和可能性无限延展。它也包蕴着每一个成年人对于童年的记忆与怀恋,并由此生发出对于下一代人如何理解世界的关怀与期待。

  因以儿童节开启,六月成为一年之中最能以爱连接起过去与未来的月份。它像书评周刊的一间时空会客厅,我们曾在这里带大家回到四十多年前,看一个有无书可读之痛的匮乏年代如何在父辈人的童年划过印痕。我们也曾把窗开向未来,若你还记得刘瑜、刘慈欣等作家在儿童节写给孩子们的信,是否会好奇,小布谷如今是否如母亲刘瑜所期待的那样,“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在以往的儿童节,学者、作家们以父辈或为人父母的身份,拿出善意、期待、反思和想象力,引领读者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穿梭,由此激发对当代亲子教育最有益的思考。

  这个六月,打开这扇窗,望向一条路,我们要观察的是十多年来童书蓬勃发展轨迹。有些问题紧随社会的开放与发展,比如上世纪末国外绘本进入国内后,随着亲子共读理念的迅速发展,新一代父母在这条路上有何进展与困惑?国内外童书奖项如何影响着中国孩子的阅读?有些则由来已久,期待创作者与出版人给出回应,比如,童年将尽、青年未满的中国青少年在读、可以读什么?

  抛出问题是因时机已到,追问背后是这个时代对教育理念的更新与重塑。在这条路上,致力于创新教育与亲子共读推广的人们,让匠心与童心相遇的做书人与以专业立场表达教育主张的我们,需要彼此支持、相互刺激,共同促成新时代亲子教育的共识。

  每一代人都在同一条以生命为命题的船上,谁是这条船真正的掌舵者,成年人并不能贸然判断。正如纪伯伦曾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属于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成为的儿女。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而不是输入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考量。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可以遮蔽他们的心灵,他们的心灵属于明天。当下的我们是否能创造让孩子受尊重、能互动的环境,决定着将来的一代人能否拥有自由与自信的生命,是否能以智慧与爱回应这个世界。

  所以,别把儿童节“浪费”成一个仅铺张可爱与纯真的节日,把它变成创造力的一扇窗吧。若你也难免时常为大人们鲁莽地闯红灯、相互攻讦的无理辩论、心浮气躁的娱乐至死感到无奈,那就随我们来一次童书穿越之旅,并由此相信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好的童书会滋养出更好的人和未来。

  详见B02-B08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