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健康周刊·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健康周刊·封面报道
上一篇

房颤患者卒中发生风险高达5倍

专家建议,防止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2017年06月0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韵岱。

  今年的6月6日是第五个“中国房颤日”。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截至目前,中国的房颤患者约1000万人。专家表示,房颤的可怕之处在于可能引发脑卒中,及时通过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是预防房颤引发脑卒中(中风)的关键。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急性脑血管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韵岱教授告诉新京报记者,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心房颤动)会导致心脏内的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易在左心房左心耳部位滞留,从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流进入动脉,引发血栓栓塞,如果血栓流入脑动脉,则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

  房颤患者规模不容小觑。陈韵岱介绍,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根据发病率来估算,中国的房颤患者可能在一千万左右。陈韵岱介绍,房颤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房颤导致的卒中具有高致残性、高致死性、高复发性的特点,房颤导致的卒中一年致残率超过50%,一年死亡率超过50%,一年内复发的患者超过1/3。

  “我国房颤的知晓率并不高,应该在30%以下。”陈韵岱表示,部分房颤患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容易被忽视,但“房颤的诊断并不困难,通过心电图,便可及时发现。”

  由于现有的药物无法根除房颤,对患者来说,预防血栓形成至关重要。陈韵岱告诉新京报记者,通过有效的基础抗凝治疗,减少血液凝块的形成是关键。“对于已经发生过卒中、发作时症状比较明显、相对比较年轻或因为房颤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的患者,还可以考虑导管消融,争取根治房颤。”

  针对房颤知晓率和诊断并不理想的情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参考国内外房颤管理模式,筹建区域性房颤中心及房颤综合管理体系。陈韵岱解释,医院已设置了房颤专病门诊,建立了相应平台,有房颤风险的患者,会收到医生相应的就诊提醒及转诊等,及时进入房颤诊疗流程,科室内部则通过团队联合来优化房颤管理的临床路径。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