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特别报道

与城相拥 东郊森林公园初长成

横跨通州、朝阳、顺义三区,规划面积59.36平方公里,计划2020年全部建成

2017年06月0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东郊森林公园目前已完成1.9万亩建设。通州区园林绿化局供图
东郊森林公园建设之前旧影。

  作家冯骥才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中写道:“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伸入城市,“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

  北京也在争取这样的骄傲和福气。2012年,怀着对“城市森林”的渴望,北京启动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至2015年工程告一段落,全市新增林地105万亩,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4.85%增至25.6%。此后,北京又在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新造林地12万亩,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6.8%,较5年前提高近12个百分点。

  2012年以前,北京80%的森林资源在山区,经历了三年平原造林后,森林开始走向城市。多年前写进北京绿地系统规划、位于城区东南西北四角的四个大型郊野公园,落地生根。

  主体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东郊森林公园就是其中之一。横跨通州、朝阳、顺义三区,东郊森林公园覆盖29个行政村,总体规划面积达59.36平方公里,其中40平方公里在通州宋庄镇域内,是北京平原地区最大的近自然森林公园。

  “无论何处,张目一看,总有鲜艳的花木在视野之内,净化眼睛和心灵。”这样的福气,一些人已经在感受。

  藕塘、砂石坑里长出森林

  进入6月,东郊森林公园的“地被”仍由春花织就。马蔺花幽静,凤尾鸢娇艳,非洲菊五彩斑斓,花丛之上,林木葱郁。

  对这些花,通州区平原植树育林中心副主任姜涛再熟悉不过了,“都是最近几场雨后长起来的。”姜涛2015年6月来到通州区造林办工作,那时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已接近尾声,通州在此次造林过程中新添6处万亩以上绿色板块,其中包括东郊森林公园范围内的1.9万亩(约12.65平方公里)林地。

  “要感谢平原造林留下的底子。”姜涛说,在平原造林的基础上,才有了东郊森林公园整体的建设规模。每有参观者前来,姜涛都会带着来客登上园中10米高的观景台。凭栏远眺,绿波自脚下荡漾开去,一眼望不到边。

  5年前,这里可不是这个样子。姜涛的电脑里,存着东郊森林公园的“旧照”。荒地、砂石坑、鱼塘,简陋的出租屋连片,废品回收场充斥其间。在公园湿地园所在区域,是大片的藕塘。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身居缺水的北方,通州却是北京著名的莲藕产区,全区有3.4万亩藕塘,在马驹桥、台湖、张家湾等乡镇,都曾有万亩藕塘。南方种藕,用河水就行,但北方缺水,1000亩藕塘一年大概需要补水60万立方米。除了高耗水,冬天为了防止冰冻还要往藕塘里撒盐,如此连续多年,藕塘的土壤逐渐板结盐碱化。

  “藕塘地全部退耕,改造土壤,造林。”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春喜说,藕塘退耕、垃圾堆清运、砂石坑回填,整个东郊森林公园,多一半的树木,是在改造后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

  “森林城市”成城市副中心建设目标

  2015年,北京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告一段落,但是通州的绿化却没有放慢脚步。这一年,北京市政府东迁消息落定,通州由北京市的近郊区变身北京城市副中心。

  不久后,“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被写入城市副中心建设目标,城市副中心将着力打造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绿色、森林、海绵、宜居,这些词汇都对城市副中心的人居环境提出了要求,通州区的园林绿化工作也被寄予更多期待。2015年,通州区园林绿化局抽调精锐成立“重大工程项目办公室”。

  有了平原造林“打底儿”,东郊森林公园的规划进一步明确。根据规划,这里将建设为北京平原地区最大的近自然森林,三期规划总面积达59.36平方公里,跨越通州、顺义、朝阳三区。东郊森林公园分布区域广,仅通州境内就涉及宋庄镇19个行政村,在这里面,居住着7.6万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地上物中有工业大院,有出租屋,有大量零散分布的鱼塘洼地。其间,还有温榆河、小中河南北贯穿。

  光是认地块儿,姜涛就对着地图转悠了一个多月。他的第一项工作是督促公园建设涉及的20多个地块儿尽快进行流转腾退。有的地块儿拆出来,有的还没拆,和平原造林时优先选择空地或好流转的土地施工不同,公园的规划一旦确定,规划范围内的“硬骨头”都得一块块啃出来。

  “苗木要趁着春天树叶子长出之前种下,一年之中能种树的时间非常有限。”姜涛说,北京适合植树的时间基本就是3月到5月,在这之前,地块儿要提前流转出来,整理完毕,铺装好水电,备好苗木。

  有的地块儿工作推进慢,姜涛也跟着着急,天天去园子里盯着,开现场会,或者直接向施工方发函要求加快进度。有时姜涛也会大声嚷嚷,错过就要再等上半年,甚至一年,“没有人等得起。”

  独创森林和城镇生活空间相互交融

  去年,东郊森林公园二期工程建设部分已经结束,进入为期一年的养护期和最后的扫尾。经过重新的规划整理,东郊森林公园由“林子”变身为“园子”。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春喜介绍,目前东郊森林公园通州部分已完成建设面积1.9万亩,栽植苗木100万余株。

  现在,姜涛还在公园里转,保持每周两到三次的频率。公园里的路弯弯绕绕的,但姜涛已是最好的“导游”。在公园的中心位置,是华北树木园。这个区域里种植了华北地区的代表树种和珍稀树种,树木品种多达260种,是一座科普园林。在其中的“合院槐香”处,设计方采用了北京的四合院布局,在院落内栽植了北京传统民居内最为普遍的国槐、海棠,柿子树等。花开时节,院内满院槐香,京味悠长。

  华北树木园向北2公里,是一片湿地森林,位于公园东北部。小中河从湿地园中缓缓流过,园中利用废弃鱼塘等改造了多处小水塘。在这个湿地园中,还保留了几处大沙堆,是小孩子的最爱。

  虽然公园还没有正式开放,但是已经有了游客,大多来自不远处的居民。这是公园设计时的初衷,和传统封闭式的公园不同,东郊森林公园规划面积中包含市政道路、河道、村落住宅等,宋庄镇的部分村落就处在森林“包围”之中,森林和城镇生活空间相互交融。

  根据规划,东郊森林公园还将建设印象森林、创意森林、动感森林三个特色区域,三期建设将在2020年前完成。届时,五大区域间,都将有绿道串联,所以东郊森林公园可做到全程骑行。

  守住城市森林需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在通州,森林走近民居并非宋庄镇的专享。在台湖镇,有占地万亩的台湖游憩公园;在梨园镇,有梨园城市森林公园;在潞城镇,有潞城医药健康森林公园……通州的11个乡镇,几乎每一个乡镇都将依傍着一个千亩以上的大园子。

  这正是通州区“一镇一园”工程想要实现的目标。王春喜表示,所谓城市森林,必须有集中连片的效果,在城市外围,森林的面积要达到千亩以上。而在城市内部,也要尽量设置大尺度的绿块,“不少于5000平方米。”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新城森林环绕,镇村森林相拥。”王春喜说。

  城市副中心绿量速增,公园越来越多了,但姜涛更关注这些园子能否守住。毕竟森林不是一天长成的,它需要时间呵护,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里。

  当年伦敦的海德公园、纽约的中央公园曾被无数开发商觊觎,英国1938年颁布绿带法,该法规定,在伦敦周围保留宽13-24公里的绿带,在此范围内不准建工厂和住宅。

  奥地利早在1852年就颁布了《森林法》,沿用至今一百多年。“这实际上就是严格的森林保护法,科学性与应用性结合得很完美。比如采伐,伐掉的那一片林木的空地,正是需要阳光射入,促使森林更好生长之处。”冯骥才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中,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成说,美国有许多支持发展城市森林的团体,他认为,“北京的城市森林建设也应注重公众的参与和提高环境意识。”

  【我眼中这五年】

  新京报:过去五年,在你身上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姜涛(通州区平原植树育林中心副主任):在这5年里有了女儿,今年刚好5岁,周末带孩子出去玩,可以感受到这几年通州园林建设的进展。之前可玩的地方不多,只有运河森林公园。但是这几年随着园林建设的加速,孩子们出去玩,有了更多的选择,好玩儿的地方多了。东郊森林公园里有湿地园、树木园,另外还有台湖公园,潞城药艺园,各具特色。

  新京报:你觉得这五年来,北京发生了哪些变化?

  姜涛:我从小在通州长大,2012年平原造林目标提出时,一个重要目的是治霾。那时,北京的雾霾很严重,通过这几年不断建设,不仅空气变好了,周边环境也明显改善。违章建筑、低端产业明显减少,居民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我想,通州的变化是北京的缩影,其他的区域也都是如此。

  新京报:未来你最期待看到的变化是什么?

  姜涛:通州这两年的绿化,无论从数量、规模、建设水平,都是以前不可想象的。现在每个乡镇基本都有一个自己特色的公园。这些是基础,希望周边的配套设施能逐步完善,跟上公园的建设步伐。

  ■ 访谈

  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春喜

  通州森林覆盖率5年增13个百分点

  新京报:最近五年通州园林绿化的思路是怎样的?平原造林对通州产生哪些影响?

  王春喜: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绿量。2012年,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启动,通州区的造林任务占全市的五分之一,总投资超过60个亿。经过近3年的努力,全区共完成平原造林19.3万亩,在宋庄镇东郊森林公园、潮白河、北运河、台湖、马驹桥、永乐店等区域形成了6个万亩以上绿色板块,其中最大的板块面积超过3万亩。通州的绿色资源大大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谋划着在居民身边建绿增绿。这几年,我们依托温榆河、北运河、运潮减河等,建设了近百公里的城市绿道,绿化公路、河道150公里。此外,加强公园绿地体系建设,全区现有注册公园21家,其中包括大运河森林公园等2家精品公园,1家市级重点公园,总面积达1521公顷。

  新京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确立后,通州启动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这个三年行动计划和平原造林之前是什么样的关系?

  王春喜:平原造林打基础,结合平原造林,通州清退了区内的低端产业3500余家,清退藕塘地3万余亩,加快了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并先期启动建设了北京四大郊野公园之一的东郊森林公园,这些都为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年行动计划是平原造林的延续和提升,一方面继续增加绿量,另一方面在平原造林的基础上做提升。

  新京报:三年行动计划目前进展如何?这个计划实现后,副中心的园林生态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王春喜:根据这个计划,通州近三年计划开工建设园林绿化重点项目有84个。2016年,我们启动实施了42个园林绿化重点项目,总建设任务6.5万亩,其中新增林地绿地2.5万亩,改造提升4万亩。

  今年计划实施园林绿化重点项目23个,其中公园绿地类9项,道路绿化类3项,通道绿化类2项,生态林类3项,湿地类6项。总建设任务7万亩,其中新增林地绿地2.5万亩,改造提升4.5万亩。

  通过这些园林绿化重点项目的实施,我们希望,到2030年,通州区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28.4%提高到35%,副中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现在的9.6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由现在的69.8%提高到100%。

  新京报:副中心“四个城市”(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定位中,三个和园林、生态有关,对通州园林工作有何影响?

  王春喜:这对通州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提高了园林建设水平,规划和建设层次都更高。2015-2017这个三年行动计划是依据当时的城市规划设计的,接下来我们还将根据新版城市规划,制定2018-2020年的园林绿化三年行动计划,预计项目会更多,投入也会进一步加大,将副中心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

  A10-A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硕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