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本溯源
如果说高考是考生的人生转折点,那么,高考作文就是“场外考生”的青春追思会。
高考前夜,我躺在床上发了一条朋友圈:为什么媒体每年都讨论高考作文,而不讨论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呢?
圈中朋友的回答五花八门,摘录如下:因为媒体人都是文科生——这个说法以偏概全,要理直气壮地澄清一下,比如我就是理科生;媒体人的数学都是食堂大师傅教的?——冤枉,食堂大师傅可不背这个锅;人们总在自认为擅长的事情上大做文章,不过是认得作文的几个字而已——这是从受众的角度……
可见,高考作文之所以成为一年一度的舆论焦点,既有受众的因素——数理化的知识壁垒和封闭式答案使其很难成为话题,作文的参与度则很高,也有传播者的因素——媒体是受众的镜子,设置议程的时候,受众之所思所想所欲当然是关键因素,还有事件本身特有的象征意义——以改变命运为标的、主流叙事和坊间私议都趋于认同的人生大考。
在某种程度上,一年一度的高考新闻已经成为詹姆斯·凯里所说的“仪式性传播”,即“传播包含了分享、参与、社团、伙伴、共同信念等意思”。这种传播并不直接涉及在空间维度的延伸,而在于时间维度的维系。它通常需要带有某种“表演”的元素以使传播完成,而作文就是这场表演的重头戏,一场全民参与、全民围观、全民热议的重头戏。
也就是说,高考作文考什么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谈论高考作文时的姿势和种种弦外之音。
高考作文可以是抵达过去的时光机。和考生相比,每年场外作文的人并不少,加上关注者,恐怕比考生还要多,他们中很多都是曾经参加过高考的人,借由高考作文,每个人都可以在话题参与中重温“噩梦”或者美梦,进而怀想青春,感叹人生,从而达到一种共情的效果,在对高考作文关注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心理补偿。如果说高考是考生的人生转折点,那么,高考作文就是“场外考生”的青春追思会。
高考作文还是社会观念的观察哨。四十年的高考作文,几乎每一年的题目都与社会热点、社会的内在价值息息相关,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都可能会将某一社会问题或者热点话题再次引爆。高考作文题目的变迁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微缩的社会观念史。通过作文,老师、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当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关注作文,民众也表达着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与认识,提高自身的社会参与感,与其说民众是关注高考作文,不如说民众想要从作文中窥探出高考视角下的社会价值观。
高考作文更是语文教育乃至教育改革的风向标。语文的作文是高考所有科目中题目限定最少、可发挥性最强的一个题目,最有可能体现出考生的思维和综合素质水平。这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是比较难得的,因此,作文题目的设置也最能体现命题人的思维水平和管理者的教育理念。
一个人的文风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程度的体现,一个民族的文风是一个民族思维能力的表现。这恐怕才是高考作文需要面对的真问题。
□赵清源(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