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阿斯塔菲耶夫 忧伤地凝视自然

2017年06月1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插图/高俊夫

  每周,有一班“神秘的东方列车”从北京出发去往莫斯科——K3列车。坐上它,你将用上32个小时横穿西伯利亚平原,据说每天睡去和醒来时都是完全不同的景色。K3列车如今进入了越来越多背包客的旅行清单,而来自西伯利亚的文字,也从冻土莽原中苏醒,吸引更多人驻足凝视。

  他,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是西伯利亚之子。西伯利亚谜一般的原始森林,奔突不息的叶尼塞河与静谧的冰雪冻土,给了他一颗感应自然音色和光谱的纤细之心。这个探讨大自然与俄罗斯民族心灵的人,曾与拉斯普京一道被称为“最纯粹”的两个俄罗斯作家。他1924年出生于西伯利亚,在其一生的代表作《鱼王》和《树号》中,一遍遍描绘着这片北极圈边缘地带的森林和叶尼塞河,以及在那里的外来者和原住民的生活足迹。

  1976年,《鱼王》首次在俄国出版,作者1996年说这本书“已经在俄罗斯和国外再版了两百次”,1982年,汉译单行本的《鱼王》在中国出版,作家王小波把这本书列入个人阅读中“不可多得的好书”。而今,上世纪80年代那股译介和阅读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是否已经远去?我们并不知道答案,但有一点还可以让人精神一振——35年后的今天,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复活了,一同回归的还有《树号》——一本收集作家在文学莽林中探索记号的散文集。

  阿斯塔菲耶夫执著探索人生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在《鱼王》这本“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抒情散文、道德议论为一体”(王小波语)的小说里,生与死,善与恶,忏悔与救赎,自然与人,这些俄罗斯文学中核心的主题一再出现。阿斯塔菲耶夫虽继承了俄罗斯抒情传统,却也吸收了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的艺术精华,但其根本的创作价值却被认为是他的道德激情。

  上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文学从关注英雄主义和战争题材转向对更深层人性的挖掘,尤其体现在对人的道德观的思辨,阿斯塔菲耶夫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他将具有自传性质的故事根植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在自然和人的相处中,他目睹了人在掠夺自然时是如何丧失了人性。

  《鱼王》里那些注重心灵体验的文字,仿佛是自然在诉说自己的秘密。阿斯塔菲耶夫忧伤地凝视自然,他说“我们热爱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我们的痛苦。”他试图告诉世界,人如何面对自然,就如何面对自我。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境下,从西方到东方,自然文学的魅力越发凸显。俄罗斯文学传统中,一直深藏着人与自然的命题。这一次,让我们借助《鱼王》的归来,从阿斯塔菲耶夫的眼睛里,凝视大自然的忧伤。

  详见B02-B04版·主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