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5:要闻
上一篇

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铸造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引擎”

“海上丝绸之路”将重点建设3条通道

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合作原则
求同存异,凝聚共识。
开放合作,包容发展。
市场运作,多方参与。
共商共建,利益共享。
合作重点
共走绿色发展之路
共创依海繁荣之路
共筑安全保障之路
共建智慧创新之路
共谋合作治理之路
新京报制图/许骁

  据新华社电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以下简称《设想》)。这是自2015年3月28日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提出中国方案,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之一。

  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

  《设想》提出,中国政府将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遵循“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开放合作,包容发展;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共商共建,利益共享”的原则,致力于推动联合国制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海洋领域的落实,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海上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铸造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引擎”。

  建设3条蓝色经济通道

  《设想》提出要重点建设3条蓝色经济通道:以中国沿海经济带为支撑,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衔接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共同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经南海向南进入太平洋,共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

  中国政府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发出倡议,以共享蓝色空间、发展蓝色经济为主线,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创依海繁荣之路。

  ■ 解读

  3条“蓝色通道”是如何确定的?

  《“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以下简称《设想》)是中国政府首次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提出的中国方案,《设想》中提出要重点建设3条“蓝色经济通道”。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陈晨晨(研究方向为全球经济治理)表示,《设想》中3条“蓝色经济通道”的确定,主要是基于两个主要因素的考量:中国对外贸易的海上物流承载量以及多元化考虑。

  她举例称,第一段以中国沿海经济带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向西进入印度洋,一直延伸到非洲和地中海地区。这是中国对外贸易中承载物流量比较大、最经典的一条海运路线,中国60%的能源运输都经过这里。

  为何增北冰洋连欧洲的通道?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发布的《愿景与行动》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此次《设想》新增了“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

  陈晨晨解释,此前的路线是基于海上贸易物流的科学测算。在此基础之上,为了长久的贸易安全,也要考虑到通道多样化的问题。“以往太过于依赖经马六甲海运的路线。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非传统的威胁,比如海盗等。”

  她认为,太过于依赖某一条路的话,运输安全会有一定的风险。在设计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的战略支点时,很重要的考量就是把海上运输通道“多元化”。

  海上丝绸之路面临哪些挑战?

  陈晨晨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和我国的海洋战略是对接的,但是海洋战略并非是中国特别擅长的领域,中国还没有充分发掘在海洋方面的潜力。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越发被重视。中国的发达城市多集中在沿海,已设立了多个沿海的自贸区。如何发挥窗口城市的作用,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实现转型和升级,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她表示,中国在开发海洋经济的时候,还要面对环保的问题。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上,中国还没有形成充分的经验,又面临着复杂的地缘博弈。因此,对海上丝绸之路高度重视,是特别有必要的一件事。

  如何评价方案的价值和功用?

  陈晨晨表示,《设想》将是今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纲领性文件。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有270多项成果要落地。“我们看到,‘一带一路’的建设进入了更加实质性阶段,需要更高效率来推进。”陈晨晨说,目前我国已经与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在有这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的情况下,出台这样高屋建瓴的指导方案是特别重要的。

  她说,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指导方案,对于沿线国家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五通”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实施路径,即从“政策沟通”开始的话,那么其他国家也可以从《设想》中了解中国的思路。

  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