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为定
向校外人士颁发聘书,是向社会宣示对专家学者的敬重——这不仅事关一所高校的声誉,也事关社会价值导向,各高校应将其视为极为严肃的事情。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最近几天在舆论的漩涡里打了几个转,学院6月21日热热闹闹举行仪式聘任几个兼职教授,两天之后,学院发文称此次聘任存在程序瑕疵,“经研究决定重新审核兼职教师资格,收回聘书。”
仔细梳理事件整个来龙去脉不难发现,人大继续教育学院收回聘书,程序瑕疵固然是一方面,校友反弹引发校方关注,是更直接的原因。因为6月21日聘任的特聘教授中,有一位在舆论场中多有恶评,所以此事在人大校友中引发了质疑。很多人大校友认为聘任特聘教授,虽只是一个学院的行为,但也关系大学声誉。此事迅速发酵,也让校方感受到了压力。
从社交媒体反映看,人大校方及时出面干预止损,也算是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高校重视校友感受,重视社会舆论,值得肯定;特别是,大学能够及时检讨自己的问题,算是起到了定纷止争的作用。
但是,那天隆重仪式上发出的聘书,不止一份,在焦点之外,此事还关系到多人,其中涉及丁绍光、姜昆、郭达、艾克拜尔等诸多颇有成就的艺术界人士。发出聘书又收回,此事对这些艺术界人士的尊严而言,算一次不小的伤害。人大继续教育学院或许在一纸书面说明背后,也做了大量解释说明,但这些工作,恐怕很难消除因公开回收聘书而造成的社会影响。事实上,程序瑕疵这样的工作失误,后果不该由其他人承担。
大学聘请校外各界社会人士担任各种类型的兼职教师,比如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兼职教授等,于学校而言,首选当然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但是,在一个崇尚知识的现代社会,大学的职称和学位,都应该是一种荣誉,向校外人士颁发聘书,也是向社会宣示对专家学者的敬重。它不仅事关一个高校的声誉,也事关社会价值导向,各高校的确应该把它视为严肃的事情。
近年来,一些高校见利忘义、滥发聘书,让一些根本不具备学术资质或社会品格有严重缺陷的人利用这类聘书招摇过市,既损害自身声誉,也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人大这次重视社会舆论,及时干预该校继续教育学院不当行为,确有积极意义;但是,具体工作方法颇有些流于简单,顾此失彼之中,对专家学者尊重不足。听闻还有一些大学聘任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居然还要专家本人填一份申请表,然后到自己所在单位去加盖公章,请专家学者担任自己学校的兼职教授,本应做出一点礼贤下士的姿态,现在居然反过来要求专家学者自己填表申请,这种程序背后,不也是对专家学者的一种傲慢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大继续教育学院这次因聘任兼职教授引发的种种争议,像一面镜子,照出目前中国高校的种种生态,值得人们深思。
□王天定(人大校友、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