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9:特别报道

“90后”为老人义务修脚“从不戴口罩”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6月23日,孟阳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他继承父亲的手艺,义务为老人修脚。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扫二维码,看视频报道

  初次领教父亲的修脚技术,源于孟阳儿时的一次“打赌”。

  那时,他跟随父亲在街边摆修脚摊,一名中年男子一瘸一拐地经过,父亲说,这人肯定是有甲沟炎,趾甲长到肉里,才这样走路。

  孟阳连说“不信”,上前一问,果然得了甲沟炎。父亲一番修理后,对方就能正常走路了。“当时就觉得这门技术很‘神奇’。”

  如今,他接过了父亲的“百宝箱”:消毒酒精、杀菌药、治肉刺粉膏、碘伏……穿上白大褂,把老人的脚担在腿上,成为一名技术老到的修脚技师。

  传承的,还有为老人义务修脚的志愿服务精神。17年来,孟阳所在的志愿服务队,为近百社区约13万人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和义务修脚。

  义务服务13万人次

  “大妈,您这是典型的灰指甲,脚趾甲病变后不断增厚,修剪后就可以正常穿上鞋啦!”穿着白大褂的孟阳,仔细观察刘大妈泡在盆中的脚趾,耐心地讲解。

  右脚趾甲已发黄增厚数年,刘大妈穿鞋走路都疼痛难忍。为了走路不疼,好好的鞋子,得在鞋面上剪个洞,把脚趾露出来才行。

  孟阳小心翼翼地将刘大妈的右脚捧出,用毛巾擦干后,搭在自己左腿上。

  对脚部喷酒精消完毒,他又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小锉刀,仔细打磨。

  半小时过去,刘大妈的右脚趾甲打磨得差不多了,孟阳嘱咐她,回家找双正常鞋子穿着走路试试,“如果不舒服马上回来,我再给您调整!”

  “没想到小伙子年纪不大,手艺真不赖!”刘大妈换了双鞋,已经能正常走路了。

  6月15日,朝阳门街道,孟阳和志愿服务队成员为社区老人免费修脚。

  这是他们义务服务13万人次中最普通、最常见的一次。作为成员,孟阳参与服务最频繁时一周一次,至少保证一月一次。

  “很多老年人平常没有保养脚部的习惯,往往病变严重了才重视,但又不知道怎么解决。”孟阳说,老人往往视力不好看不清,或者腰不好扳不了脚,无法自己修脚,因此对修脚需求量大。

  与年轻人相比,为老年人修脚有很大不同。“他们脚容易发硬,这会造成对触觉的反应迟缓,所以修脚时,下手尤其注意不能过重。”孟阳介绍,反应迟缓不代表老年人不会痛,这更需要手法细腻。一旦把老人弄疼了,有的会不让再碰脚。

  “削筷子”、“削土豆”

  27岁的孟阳参与志愿服务,算起来已有十几个年头。

  他的父亲孟建设也是修脚师,被称为“北京最美慈善义工”。上小学时,孟阳寒暑假来京,跟着父亲在街上摆摊为人修脚。

  沿街摆摊辛苦,但在他记忆里,父亲的修脚技艺更像是“神奇”的魔法:一个人一瘸一拐地来,父亲修完脚后,就能正常走路了。

  2000年,孟建设在地坛开办了修脚店。孟阳就在店里端水、扫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渐渐地他了解到,父亲开店经营的同时,会花很大精力做志愿服务,他也跟着参加活动。

  真正学习修脚技术,是在大学毕业后。

  孟阳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2012年毕业后,在一家外地企业找到工作。当时,父亲的修脚店已做出规模,期望他“子承父业”。

  用孟阳的话形容,自己“心比天高”,一心想在外地闯荡做出一番事业。但父母一轮接一轮的谈心,他最终决定“为父母分忧”。

  从小就对修脚技术“耳濡目染”的他,入行仅几个月,就能处理一般的修脚服务。

  他记得,自己花数月时间,经历了两项“魔鬼训练”:削筷子、削土豆。

  拿着修脚刀在质地坚硬的竹筷子上,一遍遍削下薄薄的一层,这锻炼的是在质地坚硬的表皮上,能准确削下死皮,不至于伤到肉;而土豆的质地柔软,是为了在遇到柔软表皮时,仍能准确到位。

  如今,孟阳为老人修脚已游刃有余,并考取修脚师专业资格证书,成为团队骨干,负责对接志愿服务。

  “没有爱心就没有技术”

  老人们脚很不舒服地来了,走的时候露出笑容。孟阳觉得,技术有用武之地,能帮助他人,挺好的。

  他印象深刻的是,有次,一位90多岁瘫痪老人的子女打来电话,希望上门服务。因无法移动身体,老人已多年没有洗脚,脚趾甲增厚变形,异味严重。

  老人根本无法将脚伸出床沿洗脚,孟阳只得用浸湿的热毛巾一遍遍捂在对方脚上,把表皮和趾甲泡软。

  修脚需要坐在板凳上慢慢修剪,但老人的床不高不矮,孟阳既不能坐在床上,又不能站着,只能弓着腰一点点修剪。

  先用宽刀从小拇指开始,将老人的趾甲一一打薄,再用戳刀立着走刀,把长到肉里的趾甲削掉。

  由于没办法把对方的腿担在自己腿上,感受不到老人对修脚力度的反馈,他只能时刻注意对方腿部肌肉的反应,生怕弄疼了老人。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折腾,孟阳终于修好,但自己也累得直不起腰来。“老人和子女都对我千恩万谢,脸上皱纹都笑开了,感觉是多年疑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他也真正理解了志愿服务的意义:你的一点技术,帮人家解决了多年难题,对方发自内心感谢你。

  志愿服务中,孟阳也常遇到各种突发情况。

  “有些有精神疾病的老人,不理解为何要给他们修脚,甚至会发怒、伸手打。”他说,修脚师手里往往拿着刀,担心造成危险,一般会暂时停止。

  最经常遇到的情况是,老年人因年龄关系湿气下沉,所以脚气往往特别重,造成脚部气味很大。

  “没有爱心就没有技术。”孟阳记得父亲的话,他明白,给老年人修脚,既要技术过硬,更要有爱心。

  遇到老年人脚部气味特别重的情况,就需要用毅力来克服。孟阳说,戴个口罩或许能防止气味,但这样会影响跟老年人的交流,所以在志愿服务中,他从来不戴口罩。

  

  本期感动社区候选人

  ●许泽玮,男,34岁

  职业:九一金融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事迹:帮3000余家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上万青年创业者解决了资金掣肘业务发展问题,还通过多个精准扶贫项目,温暖弱势群体。

  ●孙广宇,女,38岁

  职业:北京培智学校副校长

  事迹:“培智”17年,她与大龄自闭症学生玩接传球,训练呼唤应答、目光对视、延长站立时间;用手指为脑瘫孩子进行口腔齿龈按摩,利用压舌板训练学生吞咽。

  ●秦增辉,男,30岁

  职业:北京兴金德塑料管材有限公司职工

  事迹:大兴首例、北京市第27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来京打工5年,他曾10次无偿献血,还加入中华骨髓库。他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刘佳,男,35岁

  职业: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事迹:在航班返京途中偶遇突发急病的老人,他和妻子第一时间抢救。几轮心肺复苏后,病人仍无自主呼吸及心跳,妻子嘴对嘴为老人吸痰,最终转危为安。

  ●王燕妮,女,39岁

  职业:青松康复护理集团总裁

  事迹:她放弃外企高薪和诸多光环,立志要为老人服务。创办“青松”为失能半失能、病后术后老人提供康复型护理,在京沪等地每天上门康护20多万人。

  如何推荐感动社区青年派?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微信:关注公众号北京知道(xjb-jingshier),点击“北京榜样”,回复信息或留言至后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卢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