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纪念香港回归20年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5:纪念香港回归20年

黄真真 给周冬雨说戏,不得不练好普通话

2017年06月3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从张婉婷、罗卓瑶,到许鞍华……曾几何时,香港女性导演撑起了专属于自己的一片电影天空:哪怕大银幕铺天盖地打打杀杀的男人戏占了重要位置,女性导演的细腻视角依旧占据着一块领地。这其中,黄真真算是一个相对另类的存在,抢眼的朋克造型、张扬的个性,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电影态度,成全了她锐气十足的作品。

  从2004年凭借《六楼后座》拿到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晋导演奖提名开始,短发皮裤的黄真真在片场飙狠话、行叛逆,将电影拗出了个性范儿,也为内地市场注入了一股强劲“女性气质”。

  

  20年数字

  票房最高作品:2014年《闺蜜》2.05亿

  合作最多内地演员:

  王珞丹 杨子姗 白百何 周冬雨 各1次

  合作最多香港演员:薛凯琪 4次

  合作最多内地公司:福建恒业 5次

  回首

  筹钱拍片曾发传单做酒保

  黄真真打小就是个叛逆的“女汉子”,读的是女校,却喜欢整男教师,在校长的惩罚中欢乐成长。香港回归之前的1993年,黄真真在美国纽约大学电影系深造,自编自导的毕业作品《HUGO》获得纽约大学最佳学生作品奖。可这未能让她顺利踏入电影圈,为了能筹钱拍片,黄真真剪齐刘海、穿旗袍在街上发保险传单的事儿都干过,她拿自己的全部积蓄去炒股,三个月内就变成了负资产六七十万的失败股民,只能靠做酒保赚钱还债。可以讲,黄真真最初的电影基础是在美国建立起来的,1995-1998年期间甚至还在纽约开办了一家制作公司。

  香港回归两年后,黄真真回到香港拍了她的女性纪录片《女人那话儿》,一炮而红。这部作品通过对六十多位不同身份、年龄、际遇的女性进行采访,上至女导演许鞍华,下至情妇、艳星等特殊职业者,深入探究了香港女性众生相。

  《女人那话儿》的惊艳亮相,让黄真真成为话题人物,这才有了后来叫好又叫座的纯港产电影《六楼后座》。说起这部电影的诞生过程,黄真真记忆犹新:“2003年整年我都在集中做这部片,结果超出我的预期,因为在香港的票房很高,成为一时话题。2003年上映后又拍了第二集,最近又有公司投资,希望我监制第三集。另外,《六楼后座》真的是个很神奇的项目,其实当时我的灵感是来自北京的一本杂志的文章,叫“八个单身一个家”是说当时北京有许多外地来的年轻人,有八个年轻人租了一套房住在一起,一起生活。的确是这篇北京的文章启发了我,拍了这个港产片。

  正是这个《六楼后座》系列,以奔放到“吃屎”的情节,对年轻人真实生活态度的剖析,令黄真真得到了香港金像奖新晋导演提名。2004年她又将一部“纯爷们儿”戏《六壮士》搬上大银幕,再获金像奖新晋导演提名殊荣。从那儿以后,黄真真的北上之路也一直秉承着特立独行的信念,为女性电影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归途

  下一部要拍软科幻题材

  黄真真北上的第一部作品,严格意义上来讲是2011年3月与星光国际携手合作的《花木兰》,不过在此之前她拍摄的《完美嫁衣》和《分手说爱你》其实已经算合拍片,其主题一直围绕着“剩女”和“80后”两个敏感元素。2011年12月公映的《倾城之泪》中,黄真真起用了周冬雨等一批内地演员。

  关于内地与香港演员的区别,黄真真的看法是:“内地演员大部分都受过专业训练,对于肢体动作、台词把握非常精准,古装剧中几页的台词对他们来说没难度。比方说某场戏中要流泪,他们能很快进入角色。而香港演员有时是歌手转演员,所以对于很多页的台词和感情的转换不能很快把握。但是在许多比较生活化的剧情里,香港演员的即兴发挥能力是很好的。所以我要根据每一个电影的方向,来决定和哪里的演员合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真正让黄真真在内地站稳脚跟、证明市场价值的电影是2014年公映的《闺蜜》。《闺蜜》是黄真真一贯看重的“剩女”题材。这部电影引发很多女性观众共鸣,并换来超两亿票房。今年她还会推出《闺蜜2:无二不作》。

  借“闺蜜”风潮,黄真真带领一批香港工作人员来到内地开公司。接下来,她表示自己今年正在筹备一部软科幻的爱情片,充分证明北上正在为她实现各种炮制电影的可能性。

  同题问答

  新京报:你这20年来个人或创作上有无明显变化?

  黄真真:我的变化是,这五年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北京或内地不同城市生活。两年前我的公司在北京设立,我也搬到北京了。所以这两年有更多内地的朋友,体验了更多内地的生活,了解到更多内地人的背景文化,对我来说很享受,拓宽了视野。

  创作上最大的影响是市场,票房越来越高不代表市场越来越容易。过去一年,我觉得越来越困难。票房高,说明观众越来越爱看电影,但是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年前我们香港导演只拍港产片,现在就必须先了解内地的市场和文化。所以在挑题材方面就很重要了。如果题材太过香港本土化,那么内地的观众是感受不到的。

  新京报:和内地演员合作增多,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黄真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第一部在内地拍的电影《倾城之泪》,那时我和周冬雨合作。记得有一次我在片场,给周冬雨讲了很多关于剧本的内容,她很茫然地看着我说:“导演,不好意思,我不太明白你刚刚说了什么。”那之后我就觉得,必须要提高普通话才能更好地和演员交流。

  新京报:香港演员现在活跃的并不多,你怎么看待演员断层问题?

  黄真真:香港演员拍合拍片的机会比较少的问题确实很难解决。第一就是因为香港演员的演绎方法和内地演员不同。另外一点就是语言,香港演员的普通话可能发音不那么的准确。

  新京报:现在一年待在内地的时间有多少?合作的工作人员是内地的更多还是香港的更多?(各占多少比例)。

  黄真真:过去几年,因为我的公司在北京,花的时间在内地比较多,但是合作的工作人员可以说是一半一半。导演组的同事中,可能香港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节奏上和我很合拍,但是也有一些内地的摄影师。

  新京报:如果能穿越回去,最想对20年前的自己说什么?

  黄真真:20年前,1997年我在美国刚刚毕业。因为找不到投资人,只能用自己的资金去投资股票。差一点破产,最后带着债务返回香港。不过现在的我也不会对那时的自己说:“不要投资股票,不要傻,会破产的”。我只会说“努力加油,继续走你要走的路”。我觉得人生,尤其是创作艺术的人,需要失败的经验。

  撰文/新京报记者 安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