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下一篇

回归20周年,香港何以成为世界“长寿村”

2017年06月3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扫描二维码微信看“新京报评论”
扫描二维码微信看“沸腾”

  IPP视点

  

  “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作为港人的安身立命之所、安居乐业之地,回归二十年来,香港的种种事实印证了“一国两制”所取得的成果。

  明天,我们即将迎来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在这二十年里,香港与内地已经在经济方面融为一体,香港与内地的经贸、金融、投资等领域的联系愈加紧密。回归后的香港,不仅继续保持了其自身国际顶尖大都市、金融中心的地位,并且还拥有了巨大的内地市场。

  我们来让数据说明一切——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每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评价指标,在这份考量政府、营商、金融、基建四大因素的评价指标中,香港每每与美国、瑞士、新加坡这三个经济体展开竞逐前四的较量。其中,香港更是于2011年、2012年、2016年和2017年中多次摘得桂冠。

  除了金融之都的宏观国际优势之外,回顾香港由英国殖民统治阶段过渡到“一国两制”的二十年实践,香港的成就可能通过观察其基层面貌更有说服力吧。

  首先,“先安居以乐业”,尽管生活成本与房价高企,但寸金尺土的香港拥有全球受惠人口比例最高的公营房屋系统,政府主导兴建的公屋(相当于内地的公租房)连同居屋(相当于内地的经济适用房)的福利体系覆盖了香港社会的过半数常住人口。于是,站在香港的街头,“彩虹邨”、“华富邨”等以“屋邨”命名为特色的公营房屋聚落遍布港九新界的不同新旧社区之中。

  另一个客观指标则是香港人口的平均寿命了。“先安身以立命”。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6年公布的数据,香港男女平均寿命均赶超日本,一举成为全球最长寿的地区。其中,女性的平均寿命达87岁,男性则达81岁。而据港府统计处报告,1980年香港男女平均预期寿命为72.3岁及78.5岁。香港何以成为世界的“长寿村”?这很大程度在于其背后所支撑的、具有世界顶尖资质的公立医疗系统。香港的公共医疗服务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曾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好的医疗保障制度之一,政府负担着全港41家公立医院的九成开支,市民每天只需花费两个下午茶餐的价格(百余港元)就可以享有包括诊疗、医药到住院在内的“全包干式”服务。

  此外,香港回归前后另一显著差异在于退休保障、最低工资的政策落实。1997年之前的香港社会,无良雇主剥削清洁工人、建造业工人以及保安员等低收入劳工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而2011年最低工资立法后订立的时薪门槛,使基层雇员告别侮辱性工资,重获劳动者的尊严;同时历经数十年的推动与游说,回归后的香港政府正式实施由劳资双方供款的强制性公积金制度。这一制度至今覆盖人数已经超过270万人,成为香港养老保障的重要经济支柱。

  “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作为港人的安身立命之所、安居乐业之地,回归二十年来,香港的种种事实印证了“一国两制”所取得的成果。

  放眼未来,纳入“十三五”规划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一带一路”建设,都将为香港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依托港珠澳大桥的交通网络,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的战略背景之下,香港所能发挥的社会政策制度优势以及在公共服务领域与珠三角地区合作项目上存在许多互利共赢的潜能。诸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先进医疗服务模式的引进、香港政府补助香港长者移居南粤城市的“广东计划”都体现出香港与内地在民生事务上日益紧密的联系。

  二十周年的时间点恰逢“共享经济”时代的降临,“民心所向,胜之所往”,香港的繁荣稳定离不开民众福祉、社会福利的优化改善,基层面貌正是印证香港回归成功实践的铜镜。

  □林珅(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政策分析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