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戒手游,家庭教育要跑赢现代技术

2017年07月04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扫描二维码微信看“沸腾”

  追本溯源

  技术会升级,游戏会翻新,即使完全取缔了王者荣耀,明天还会出现李者荣耀、张者荣耀,一味地抵制和打压根本不是解决的办法。

  《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有多火爆?截至5月底注册用户突破2亿,每天营收过亿元。而《王者荣耀》有多遭人恨呢?玩王者荣耀跳楼、偷父母的钱充值、买装备盗刷父母银行卡……眼见的手游导致的家庭悲剧不断上演,乃至有家长自发结成了取缔联盟。

  显然,久经互联网沙场的腾讯早已注意到来自舆论的批评,以最新的防沉迷措施开展了自我批评。这既是对舆论的回应,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防沉迷措施能否见效先放一边,作为“游戏毒害青少年”的最新案例,《王者荣耀》已经名正言顺地进入到中国社会戒除网瘾的大事记中。

  触游年龄呈低龄化

  其实,随着移动互联网及智能设备的高速发展与普及,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更加便利,触游年龄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而且,设备运行速度及显示技术的提升也使得网络游戏体验越来越好,再加上日渐丰富的网络游戏类型,其对游戏玩家的吸引力日趋加强。

  可以说,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网络游戏的浪潮早已势不可挡,尤其是像《王者荣耀》这种新兴的手机游戏,其丰富的社交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游戏,已经不仅仅是游戏,而是附着于游戏之上的一种社交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家长,如果一味地压制、反对手游,即是压制、反对孩子的社交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其难度之大,效果之差,反弹之剧烈,矛盾之复杂,可想而知。

  历史地看,家长和《王者荣耀》的矛盾,其实是家庭教育与现代技术之间的角力。传播学者尼尔伯兹曼曾说,“家庭要负责儿童的社会化,并成为信息管理的机构。”“不能够控制孩子信息环境的家庭称不上够格的家庭,它仅仅是名义上的家庭,仅仅靠DNA遗传信息来维系。”这就是说,控制外界信息流入家庭,本身就是家庭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可是,进入现代之后,技术以无微不至之势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毛孔,信息犹如失控的潮水涌入家庭,许多家庭对信息的控制要么见招拆招、疲于应付,要么开门卸甲、放任自流。

  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的兴起、遍布大街小巷的游戏厅,新世纪之初网络游戏的崛起,还有如今四处蔓延的手游,都对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观念,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也制造了大量的代际矛盾,甚至激化出极端的个案。诸如此类,都是现代技术飞速发展,而家庭教育进步缓慢乃至止步不前的结果。

  最怕父母教育缺位

  在此过程中,最可怕的还不是技术全天候全方位的渗透,而是父母教育的缺位。有调查显示,上网成瘾的孩子中有90%是家庭教育环节出现了问题。不长庄稼,自然长草。缺位不仅导致了青少年心理的过度早熟和异化,也给了诸如手游等现代技术危害青少年以可乘之机,加上青少年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渴望理解和交流,渴望更自由的成长空间,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好弥补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缺失。

  因此,今天许多父母对手游的声讨和仇视,一方面正是自身失职失责的证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在家庭教育上的无法、无能。技术会升级,游戏会翻新,即使取缔了王者荣耀,明天还会出现李者荣耀、张者荣耀,一味地抵制和打压根本不是解决的办法。

  20世纪著名的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曾说,“有许多年,我对一切新环境都抱着极端的道德判断的态度。我讨厌机器,厌恶城市,把工业革命与原罪画上等号,把大众传媒与堕落画上等号。简言之,我几乎拒斥现代生活的一切成分,赞成卢梭式的乌托邦。但是我逐渐感觉到这种态度是多么的无益无用。”

  网络游戏并不一定是毒药,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位才是症结之所在。青少年社会经历不足,网络素养、习惯尚处于形成阶段,而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层出不穷,如排山倒海,如何正确对待,这是现代家庭教育之危,也是现代家庭教育之机。只有家庭教育挺起腰杆,只有培养起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自制力、判断力,孩子才能在虚拟的世界里岿然不动。

  □赵清源(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