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这或许是近几年北京楼市最富有转折性的半年,冷与热交替、疯狂与悲观夹杂、天雷与地火交织。
年初的北京,随处可见各种抢眼球的房价上涨报道,如“北京又疯狂?卖家报728万,买家从7点砍价砍到夜里11点,745万成交”。涨价幅度,让很多混迹地产圈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人士也表示看不懂。
还有一篇《最近有点为北京难过》的文章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一些清华、北大的硕士因买不起房,准备离开北京。在北京买房的焦虑与压力,让众多外地人甚至北京人都透不过气来。
就在人们都为北京房价上涨感到惶惶不安之际,楼市调控重拳来袭。从“3·17”到“3·26”,调控愈发严格的同时,还在不断查漏补缺,使得北京的楼市调控已近“无懈可击”,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得以遏制,成交量也极度萎缩,并创造历年新低。
住宅低迷,商办一夜冰封,知名商住小区北京像素出现了业主降价100万元卖房。北京像素小区内7家链家,8家恒洋,2家我爱我家等大小中介,总共约20家中介一夜间关门。
最近,连链家研究院也称,北京链家“91%的成交是降价完成的,调控前最高峰时81%是涨价成交的,这反映出业主预期的调整和买方谈判能力的增强。”
从近期供应走势来看,不少项目被迫低价入市,加之北京在途房源入市,下半年楼市整体成交或将有所升温,但这只是相对冰冻的第二季度而言,并不乐观。
变化贯穿这半年,这也印证了《易·系辞下》里提到一个重要的哲学观念:“《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即是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
如今,放眼全国,调控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手段之多前所未有,从限购、限价、限卖到限离,以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为导向的去投资化房地产调控政策成常态化趋势,尽管这预示了楼市将面临一场巨变,但理解这一切,才能正确对待。
在这半年,行业并购多如牛毛,部分中小房企卖地卖股卖项目,甚至走向破产倒闭,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一线房企竞逐千亿,行业寡头翩翩起舞。只有进行更好的模式定位、战略转型、效率提升,走标准化、规模化或是市场细分,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一切似乎都在变化,纷纷扰扰,刺激人的耳目,看似没有绝对的章法。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置身于房地产行业,不变的核心是居者,是满足居者的需求。
对于北京各大楼盘而言,如何安放改善性需求,这是未来一个根本课题。嗅觉灵敏的开发商通过进一步提升居住舒适度,加大精装修比重、后期物业和相关配套的改进,才能稳稳抓住有“房票”的购房者需求。
而房地产中介也到了洗牌之时,炒作房价、违规交易,显然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提高职业素养、诚信意识才是王道。对于购房者而言,楼市抄底期到来,考验眼力与决断力的时候也到来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宋代诗人潘阆在《酒泉子》中如此描摹风浪中的搏斗者。
雨净千帆立,当为弄潮儿。其实,每一次巨变,都裹挟着巨大的机会,能飞身而出的,都是敢于弄潮、与风浪共舞之人。
新京报记者 龚小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