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5:特别报道
上一篇

5到7年能看到白洋淀治理成效

2017年07月09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彭应登

  【白洋淀治理】

  白洋淀最重要问题是水质恶化

  新京报:白洋淀在雄安新区中,主要发挥什么生态功能?

  彭应登:白洋淀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是“城市之肺”。对于气候的调节、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大气环境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城市绿色空间等等,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新京报:白洋淀的生态环境目前存在什么问题?

  彭应登:近年来,白洋淀的面积在萎缩,主要是缺水,不仅白洋淀缺水,整个华北其实都缺水。但是,缺水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白洋淀最重要的问题,是水质的恶化。目前白洋淀大面积水域属于劣五类水体,水体功能和自净能力差。

  新京报:什么原因导致水质恶化?

  彭应登:根本原因,是把其作为纳污水体在使用。白洋淀附近大量的工业和农业废水排入,污染负荷很大。加上上游地区人为增加的水库,导致入淀的新鲜水量减少,所以白洋淀水体的稀释容量在变小。

  新京报:白洋淀附近的工业企业是否需要搬迁?

  彭应登:在雄安新区的建设过程中,一些散乱污企业因环保措施不到位,整治升级是必然的。但是,单独靠这个措施治理水体,短暂来看,是不可能的,因为污染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这个过程中,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能源结构,高污染企业升级生产工艺等,是个综合施策的过程。

  另外,相对来看,白洋淀附近工业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整体来说,门类比较单一,以塑料加工为主,这也降低了治理的难度。

  控制污染源的同时,要加大白洋淀水体的自净能力,即加大入白洋淀的新鲜水量。

  新京报:初步估计,恢复白洋淀的生态功能,需要多久?

  彭应登:如果措施都落实到位,下大力气和决心,从目前劣五类水质恢复到好于四类水质。大概需要5到7年时间能看到成效。相比太湖等,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没有那么严重。

  【防治大气污染】

  防治大气污染需调整能源结构

  新京报:整个京津冀都面临大气污染的问题,净化大气是白洋淀的生态功能之一,在治理过程中如何提高大气污染防治能力?

  彭应登:大气污染防治这方面,白洋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能源结构比较差,烧散煤问题严重,需要调整能源结构。不过该区域天然气资源还可以,所以能源结构调整具备很好的条件。

  新京报:雄安日前启动地质调查,将深入探明地下万米内土壤层、含水层等,这有什么意义?

  彭应登:雄安新区的建设,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城市设计中,也会采用最先进和创新的手法。地质调查,实际上是为空间利用积累基础数据。另外,雄安新区地热资源丰富,探明地下也是为了利用地热资源,为使用清洁能源打造样板。可以肯定的是,包括白洋淀在内的雄安新区,未来会建立一个节水型的、绿色的、低碳的、可循环的城市区域,是全方位的。正因为雄安是“一张白纸”,所以最初就要按照生态、绿色城市去进行顶层设计。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