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姚说
有人担心申遗成功之后,一些地方被过度开发,继而对世界遗产造成毁坏。
近日,可可西里和福建鼓浪屿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数量由此达到52个,超越拥有51项世界遗产的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一大“世界遗产国”。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我国成为第一大“世界遗产国”之后,蹭热点的网络文章马上冒出来,列出国内的52个世界遗产项目,让读者比较一下,究竟谁去过的地方更多。做跑马观花的集邮党容易,倘若说去过世界遗产项目后,到底感悟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恐怕就要难倒一大批人了。
世界遗产不同于一般的风景名胜,或者文物古迹,不等于门票更贵的旅游景点。世界遗产凝聚了人类重要的发展,或是大自然的关键变迁,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所言,“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
所以,别以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遗产点就能高枕无忧了。事实上,申遗成功后,就得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监督,按世界标准来保护,每年都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一份详细的监测报告,如地质与环境监测、气象环境监测、监控摄像监测等。每三到五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会派专家实地调查,若专家认为没有保护好,遗产点处于危险之中,会黄牌警告并整改,如整改不到位则会摘牌,摘牌后永远不能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由此可见,设立世界遗产的初衷,是为了让人类更加了解自己的世界,更加珍惜自己的文明,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世界遗产管理方负有主要的义务让游客们了解世界遗产的意义和价值,而不仅仅作为一个更炫酷的到此一游的目的地。
目前,比较突出的情况是,人们担心申遗成功之后,一些地方被过度开发,继而对世界遗产造成毁坏。事实上,对世界遗产进行一定的旅游开发本没有问题,但一定要将保护放在第一位,“每处文化遗产都诉说着一段历史,如果能让民众前来参观、感受到先民的智慧,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对此,景区与地方政府要掌握一定的“度”。
我曾去美国黄石公园旅游,黄石公园早在1978年就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黄石公园,游客只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徒步、自驾还是跟团,游客对大自然的影响因素被控制在最小,游客是作为生命中的一分子,去体验大自然惊心动魄的沧海桑田。但凡去过黄石公园的人,恐怕对此都会印象深刻。但是,国内一些世界遗产带动旅游的功能被充分挖掘了,在国民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做得还不足。
作为文明古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世界遗产国”,自然令人欣慰。无疑,经济收益是世界遗产留给我们的馈赠之一,也是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但不容忽视的是,世界遗产项目最重要的价值,是承载了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面对大自然和先祖们留给我们的馈赠,到底该怎样保护与利用,值得我们用心去体验、去反思、去感悟。
□姚遥(公益人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