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书评周刊·历史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书评周刊·历史

李开元

我希望写出像《史记》那样活生生的历史

2017年07月2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李开元,四川成都人,秦汉史领域研究学者,受侦探小说启发,将刑侦推理引入历史写作,被誉为史学界福尔摩斯。现任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作者:李开元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7年6月
基于田野调查、文物出土和墓葬挖掘,重返秦国历史现场,糅合史学、考古学、医学以及法学等多元学科视角,复活被严重误读的秦国历史。

  李开元在秦汉史研究领域里非常出名。早在2000年,以博士论文改写的《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同时在中日两国出版,奠定了他在秦汉历史学界的地位。这本书里,李开元基于严谨的史料考证,利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的方式,提出了至今研究秦汉史都绕不过去的结论:汉帝国建国之初,通过军功来分配社会总资源,划分社会等级,建立起新的统治阶层,也就是军功受益阶层,这种模式,贯穿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历史。

  然而,令大家始料未及的是,李开元在写完这本学术著作之后转向了历史叙事的写作,即用通俗的语言,讲故事的方式,重新探寻秦汉之间历史的真相。《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楚亡:从项羽到韩信》等历史畅销著作先后出版。最近再版的《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更另类,他完全使用侦探小说的推理方式,抽丝剥茧,研究出秦始皇不是秦代宰相吕不韦的私生子,秦始皇母亲赵姬发动叛乱也不是要杀秦始皇,让自己的私生子做皇帝等让人觉得无比“八卦”的问题。

  这本书2015年在大陆面世时,随着《芈月传》、《大秦帝国》等电视剧掀起秦史热潮,李开元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但也遭到了历史学界的质疑,“研究秦始皇是谁生的有什么用,谁生的他不都统一了中国吗?”“历史研究应该是研究盛衰兴亡,政治演进这些大事,提出大的理论建构。”很多人对李开元感到惋惜,作为一个少年成名、在历史学界里少有的师承中日两国顶尖历史学家的学者,当他的很多同学都已提出了重要的史学理论,成了各个领域里权威人物的时候,李开元却走上了这样一条貌似以“八卦”博眼球的边缘路径。

  对于这些批评,李开元在接受采访时做了回应:他的研究恰恰是重新寻回中国历史的传统,即记录有趣而生动的历史人物和故事,重现历史的真实景象。至于现在大家爱谈的历史理论,喜欢做的历史评论,在他看来,都是昙花一现的“流沙建筑”,不能永恒而长久。

  日本“匠人精神”让他转向潜心历史考证

  翻看李开元的履历,他的学术之路非常平坦,每一步也都走得扎实而稳健。1978年,李开元考上北京大学,因学习成绩优异,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已留校任教,给魏晋史研究名家田余庆做助教,也在田余庆先生所开设的“秦汉史专题课”上插讲几次。1986年,李开元赴日留学。1989年考入东京大学,师从中国古史名家尾形勇和西嶋定生。1992年,李开元接任了西嶋的教习,一直在就实大学任教至今。

  在日本的学习和教学,给李开元带来了认识上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末,李开元年轻气盛,在国内参加了史学理论大讨论,他与李零、阎步克等现在已誉满天下的历史学者一起反思中国史学的传统,认为思路局限、视野狭窄、方法局限,疾声高呼要借鉴西方的史学方法和理论,对中国史研究进行改造。

  可到了日本,李开元发现日本的历史研究秉持的是匠人精神,很多学者不关心大的理论建构,更不关心历史能够为现实带来什么启发。“在日本,你是历史学家,不是士大夫。知识分子不是统治阶层,只是一个文化阶层。做历史研究的人,他们想的就是按照自己的职业标准把历史研究做得尽善尽美。国内很多学者想的是要为现实服务,那就难免焦虑和屈就了。现在社会越来越多元化、职业化,我觉得学者更要强调自己的职业道德,而不是你的入世情怀。”

  李开元发现,虽然日本学者喜欢做小的题目,做很多历史事实的考证,但这些考证的结论被很多后来人所沿用,成为了他们理论研究的扎实基础。在他看来,大多的历史理论都是昙花一现,一旦时代变化,研究进步,很多理论都会失去价值,不把真实的历史事实弄清,很多理论和评价都没有意义。

  在《秦谜》这本书里,李开元破解了几千年来人们对“焚书坑儒”的错误认知。焚书坑儒已成为了秦始皇的“黑账”,更被现在许多的历史教材当成中国古代专制黑暗的典型。“可惜,这段故事的出处,即《史记·秦始皇本纪》,两千多年来大家都不认真读,盲目地相信”。李开元通过研究发现,《秦始皇本纪》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秦代官方历史记载、碑文和群臣问答奏议、法律文书和司马迁听到的历史故事。

  “前三部分都比较可信,历史故事的可信度较低。‘焚书’这个事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是法律。但‘坑儒’却是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是秦朝灭亡之后,为了抹黑秦朝故意捏造的。我们很多人研究秦代历史,都会以此来评论秦朝。但我的这一结论出来,那些众多的评论就如同流沙上的建筑,瞬间崩溃了,失去价值。”李开元针对质疑回应道。

  用侦探小说手法重唤史学叙事传统

  受到“匠人精神”的影响,李开元在提出“军功受益阶层”的理论之后,他决定不再做历史分析的工作——他决定要写活生生的历史。

  他喜欢《史记》和“二十四史”的记载体例,里面每个人的传记都是由一个个人物的精彩故事组成。《史记》里的“鸿门宴”到现在都被人们当成史书里面经典的情节,对刘邦、项羽等人动作和心理的描写,两个人物的性格一下子就跃然纸上。

  “这是中国历史传统的魅力。”李开元说道,“可是,我们受到西方科学主义观念的影响,把历史学当成科学。历史不是科学,是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学科。我们现在很多人,在历史概念里面绕来绕去,寻找所谓的科学规律。至今找到了吗?历史哪有什么规律?只有活生生的人,实实在在的事,以及一些大致的趋势。”

  李开元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经常四处走访,探查历史遗迹。“我经常是写到哪就去哪。”在李开元看来,十几年关在书斋里的经验,让他离真实的历史越来越远。“历史是过去,在时间中消失,可在空间中还有遗留。你只有亲眼看到那些古迹,才会感受到历史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文物、遗迹既属于古代,其实也属于今天。”

  旅行之外,李开元也喜欢读日本的侦探小说,他喜欢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在《秦谜》一书的结语里,李开元说,在日本,很多侦探小说名家都喜欢历史,他们会把这些题材放到自己的小说创作中。“日本的报纸、电视关于古代史疑问的讨论,常常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侦探小说家同堂共议,争锋斗智,那种融会文学和史学、结合实证和推理的动人景象,在中国是未曾见过的。”

  李开元决定对此进行借鉴,他在写作秦始皇亲生父亲是谁这样的历史谜题时,都会先抛出问题,然后运用排除法,分析秦始皇生父问题存在的几种可能性,针对这几种可能性,再去找历史上所记载的材料,从中分析这些记述的破绽。比如,《史记》里面记载了吕不韦将赵姬献给秦始皇的父亲是在有身孕时,这才生下了秦始皇。李开元通过出土的有关秦代法律的记载,发现这根本不可能。因为秦代人对于血脉问题非常重视,不论是后妃还是皇子,宫中医官都要进行严格检查。据资料记载,秦代医术检查出后妃是否有身孕是非常简单的。

  李开元还运用了侦探小说里常用的揣测作案动机的方式。吕不韦作为一名商人,他扶持秦始皇父亲争夺皇位是为了让自己获得荣华富贵,他不会冒险做出送有孕女子进宫的蠢事。

  为了将这一证据做实,李开元还分析了这一故事是如何流传,并成为了千古疑案。他发现,这一故事主要在汉武帝时期出现,其目的是否认汉王朝是秦王朝的继承者,为了污蔑秦始皇、否定秦朝的正统性被编出。

  就这样,侦探式的逻辑推理破解了一个困扰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谜团。

  在做推理的过程中,李开元对《史记》本身的很多记载也提出了质疑。司马迁虽然是一个严谨的历史学家,但也喜欢把市井流传的很多故事不加分辨地写进书里面。“现在,很多我们的历史学者不对历史资料的来源进行分析,像‘百家讲坛’上的很多主讲者,只是把《史记》里的内容翻译成白话讲一遍,这没有办法还原真实的历史。”

  未来,李开元还会在历史叙事的写作路上继续耕耘。他最近在写有关长平之战的历史,前两天还专门跑到山西考察了古战场。李开元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还原真实的历史,弄清几千年来没人破解的谜案。他不希望《史记》、《汉书》永远只是一堆破碎的历史论文材料,而是将里面的人物变成有血有肉,能够在心灵上找到共鸣的活生生的人。

  ■ 延伸阅读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作者:李开元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3月

  李开元早期研究最重要的著作。基于严谨的史料考证,利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的方式,提出军功受益阶层这一贯穿了中国政治历史的模式。

  《成吉思汗的秘密》

  成吉思汗の秘密 新装版

  作者:[日]高木彬光

  版本:光文社

  高木彬光是对李开元产生影响的日本推理作家之一,代表作有《能面杀人事件》《诅咒之家》《人偶为何被杀》《成吉思汗的秘密》。

  采写/新京报记者 宋晨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