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调查/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调查/评论
下一篇

戳穿“生物共振波”治过敏的“伪科学”这么难?

2017年07月2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议论风生

  

  有些医生不愿戳破生物共振波治过敏的“伪疗法”,有些医院积极申请一些并不可靠的业务,背后原因或许在于一个字:利。

  据中国之声报道,常规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是皮肤测试和抽血化验两种。然而,从2003年开始,一种叫做“生物共振波”检测、治疗过敏的技术从德国引进国内,随后,全国多家医院甚至三甲医院都购买了此类设备。然而,从其母国——德国传来的消息却是,已经有多家学术期刊刊登过该技术不能检测过敏的文章。

  医学以人的生命为代价,本来不得有任何的敷衍与马虎。可所谓的“生物共振波治过敏”在咱们这儿的某些医院通行已久。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呢?背后的原因显然需要“解锁”。

  得看到,如今国内大医院的医生,即便不是博士,也是硕士学士出身,一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说搞不明白所谓的生物共振波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不大可能。说不了解这样的技术并不拥有鉴别个体过敏原的机理,也不大现实。

  饶是如此,挺耐人寻味的是,很多医生在此问题上失声了。而失声的缘由,不排除有耐不住利益的诱惑,从而放弃了对职业道德的坚守的。犹记得2000年前后,就有一些医院为了挣钱,公然无视氧气极难溶解于水的特点,哄骗患者输入所谓高含氧液体,直到圈外人士揭露其不合理性后,才舍弃这所谓的“疗法”。生物共振波治过敏的“伪科学”迟迟未被戳破,是否也是因为这点,也值得追问。

  该事件显然也是对相关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的提醒。眼下,我国对于医院开展新技术虽然有诸多规定,但鉴于一些行政人员在业务上专业水平的缺失,很难做到严格的管理。

  开展新的临床检验技术,虽然需要审批,但只要由三级或二级医院牵头,提出开展相关业务的理由,就很容易突破行政阻拦获得许可。而一旦有了行政许可和收费目录,所有的医院都可以通过相应的备案程序,很容易地开展相关业务。

  有些医生不愿戳破生物共振波治过敏的“伪疗法”,有些医院积极申请一些并不可靠的业务,究其根由,很难跟医疗管理中的“唯利是图”撇清干系。当下,有些管理部门对于所谓新技术的过于热衷,导致很多科室都存在开发新业务的内在压力。与此同时,每个科室都有追求经济效益的要求,相对而言,新的项目更容易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这促使多数科室均有开发新业务的冲动。两种因素累加,自然会催生一些科室为了自身利益,忽视学术本质,而充当商家的代言人。

  所以,将“生物共振波”用在临床上忽悠患者,是医疗界必须反思的问题。它提示我们的一些医生和他们身后的考核体系,已经逐渐走到了医学本身的对立面,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的巨大阻力。

  □善水(医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