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房屋作报业发展展陈使用;西城所有认定为文物的会馆和名人故居将全部腾退
|
新京报讯 (记者戴轩 通讯员刘辰)西城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林白水故居将变身公共阅读空间,年底有望向公众开放。记者昨日从西城区了解到,西城区共有165处文物保护单位面临不合理使用、存安全隐患等问题,到“十三五”末,将通过改造成博物馆、图书馆等方式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
林白水故居位于西城区椿树街道骡马市大街9号,总面积约365平方米,1990年被公布为区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空间将融入京城特色文化
昨日下午,记者从西城区椿树街道了解到,林白水故居将变身为公共阅读空间。据了解,椿树街道图书馆原址位于地下,因没有电梯,对辖区内的老年、儿童读者来说不太方便。林白水故居阅读空间建成后,将更好地满足辖区内居民的阅读需求。
椿树街道副主任李冬梅介绍,将按照文物装修及改造的相关条例要求进行布置,不破坏文物本身结构。故居正门、后门将加装坡道,其中部分房屋将作为新闻报业的发展展陈使用。同时,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文物的文化价值,结合椿树地区特色,重点体现会馆文化、梨园文化、文房四宝文化,将京城四合院的文化特色融入到阅读空间内,让市民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体会京腔京韵,京城京景。
街道采取先引凤、后筑巢的方式,希望经过“椿议民情坊”的招标过程,引入合适的居民支持的社会组织,发挥其专业力量,一同改造公共空间。目前,街道正在进行改造项目施工方的招投标工作,施工方需要有文物施工资质,同时与运营商商讨具体的改造运营计划。故居力争年底前开放。
部分文保单位将改造为博物馆等
记者了解到,林白水故居不是椿树地区唯一的文化阅读空间,在相隔500米的东椿树胡同内,一个面积达1600平方米的文化之家也将开门迎客,文化之家内设小剧场、排练厅、阅读、非遗、科普等空间,将与林白水故居阅读空间形成联动。
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告诉记者,西城目前有165处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着成为居民大杂院、存在安全隐患、不合理利用三大问题。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该区所有被认定为文物的会馆和名人故居全部实现腾退,参照林白水故居的改造方式,部分文物将结合各自不同的历史改造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
■ 背景
林白水曾办多份报刊
在椿树上四条胡同与四川营胡同交界处西南角,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总部大楼下方,一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引人注目。四合院建在高出大街约一米的平地上,有南、北两个大门。在四合院南侧的墙壁上,一块白玉牌表明了其身份——林白水故居。
林白水故居布局为两进院落。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故居北侧,发现故居北门被两把铁锁锁住,红色的木门紧闭,右侧门栓把手已经脱落。透过门缝向里看,一处封闭的空间内散布着几张桌椅,显是已闲置许久。
林白水是我国报界先驱,曾创办《公言报》《社会日报》等多份报刊,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我国近代新闻界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因在报上公开批评揭露封建军阀,林白水被枪杀于天桥刑场。
1990年12月,林白水故居(复建)被西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