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特别报道

三大“重器”诞生改写我军装备史

东风五号洲际导弹、“歼10”战斗机和辽宁舰等装备的诞生,塑造我国武器装备格局

2017年07月2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2017年7月1日,歼-15舰载战斗机从辽宁舰飞行甲板滑跃起飞。 图/视觉中国
东风5B洲际导弹。 图/视觉中国
歼10战斗机。 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辽宁舰。 图/视觉中国

  【装备篇】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到来之际,新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回顾我军走过的90年辉煌岁月,重温我军自南昌起义第一枪以来的强军之路。

  从中国工农红军提着毛瑟枪和汉阳造拉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到依靠缴获的日军枪炮和苏联援助的武器打赢解放战争,再到1949年后我国独立自主发展国防军工,研制出世界先进的导弹、战机、舰艇……中国人民解放军90年从战争走向和平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军队装备的演变史。

  在这段历程中,一些标志性装备的诞生,改写了我国武器装备的历史,其中就包括东风五号洲际导弹、“歼10”战斗机以及航母辽宁舰。

  如今,昔日靠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的人民军队,已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加快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

  

  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辽宁舰编队于今年7月访港5天。在这次跨区机动训练的22天里,辽宁舰编队航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一路巡礼中国沿海。

  近5万人次香港市民登上了我国第一个航空母舰编队,直呼“开心”“自豪”。辽宁舰甲板停泊着成排的“歼-15”舰载机,这一幕曾让几代人夙兴夜寐。

  解放军诞生90年来,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从“小米加步枪”演进到信息化、体系化阶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东风五号、“歼10”和辽宁舰等“大国重器”的诞生,塑造了我国武器装备的格局。

  辽宁舰:

  孕育中国航母家族

  2002年3月,经过4个多月的漫长旅程,一艘周身覆盖铁锈的斑驳巨轮被6艘拖轮拖进大连港,这艘名为“瓦良格”号的乌克兰航母迎来新的使命。

  3年后,中国海军开始改造这艘航母。2012年9月25日,焕然一新的“瓦良格”号正式交付予中国海军,更名“辽宁舰”,舷号16,成为中国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建设强大海军的梦想,从中国近代就已经萌芽。解放军也曾规划过发展航母,被尊称为“中国航母之父”的刘华清将军为此奔波半生。他认识到,将来若有大战发生,海上战争将规模更大、更激烈,把战略导弹和飞机放在大型潜艇、水面舰艇、航空母舰上要机动得多,不易受到摧毁。

  1970年,在刘华清的组织下,国防部七院曾启动航母项目;1986年,刘华清再次启动航母论证工作,开启了相关技术研究,为后来的航母建造打下了基础。

  改造“瓦良格”号的同时,我国海军在21世纪迎来快速发展。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认为,这是他海军生涯中最心潮澎湃的时期,“海军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可以看到发展速度在贴近甚至赶超世界水平,这跟航母有很大关系。”

  我国国防部曾表态,“‘辽宁舰’是我国的第一艘航母,但绝对不会是唯一的一艘。”今年4月26日,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制的001A型国产航母正式下水。001A型航母副总设计师孙光甦告诉媒体,首艘国产航母的研制,要感谢改造辽宁舰时打下的基础。

  根据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要求,曾经长期以“近海防御”为战略的中国海军,正逐步实现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相结合的转型。这意味着,中国海军将更加频繁地驶向深海,航空母舰及各类型先进舰艇不可或缺。

  东风五号:

  首个洲际导弹的诞生

  1965年3月,中央专委(全称“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决定研制洲际导弹,命名为东风五号。在钱学森主持制定的《地地导弹发展规划》中,这是“八年四弹”的最后一弹,也是技术含量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一枚导弹。

  据国防科工局和央视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军工记忆》记载,1969年冬天,叶剑英元帅在视察国防科研工作时说了一句话:“没有洲际火箭,毛主席睡不着觉。”

  东风五号研制进度随之加快。1980年5月9日,一则新华社发布的公告引起全世界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这次试验代号为580。

  1980年5月18日上午10点,东风五号在发射场拔地而起,从西北戈壁到南太平洋,横跨南北半球,穿越6个时区,飞行半小时后,落在太平洋上的预定海域,试验圆满成功。

  据《军工记忆》记载,时任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感叹:“洲际导弹这个东西,你们叫它杀手锏也好,叫它核王牌也好,我是叫它‘打狗棍’。有了它,任何人就奈何不了我们了。”

  东风五号打破了超级大国对洲际战略核武器的长期垄断,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

  4年后,在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仪式上,东风五号向全世界亮相。又过了31年,改进后的东风5B分导式多弹头洲际战略核导弹,再次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回到人们视野。

  这一天,与东风5B同时驶过天安门城楼的,还有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长剑10A巡航导弹、有“航母杀手”之称的东风21D导弹、核常兼备的东风26导弹等。我国已经拥有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这支力量在军改中获得了一个新名号:火箭军。

  “歼10”战斗机:

  中国航空里程碑

  上世纪中叶的几次局部战争,让人们发现,高空高速的二代战斗机在实战中有局限性。美苏两国开展起军事竞赛,分别研制了F-15和苏-27三代战斗机。空军正式进入三代战斗机时代。

  中国的三代战斗机研制始于1967年,命名为“歼9”。但到了1978年,因为各种原因,“歼9”项目停止。当时美国已经着手研制四代战机,空中力量日益成为现代战争的主力,中国已经相差不止一代。

  1982年冬天,“歼9”总设计师宋文骢接到一通电话,得知中央决定重启三代战机的研制。随后,他的方案通过评审,要求在1年之内拿出细化方案。

  这个项目就是“歼10”。经多轮方案修改,“歼10”项目于1986年正式上马。1998年3月12日,“歼10”成功首飞。

  据《军工记忆》记载,当时国外有军事刊物分析称,“歼10”战斗机的机动性已经全面超越美国的F-16的早期型号。

  有人评价,“歼10”研制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新纪元,对中国航空的技术积累、人才培养、机制探索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歼10”项目锻炼出的团队,后续又研发了我国第四代战斗机“歼20”,进入我国空军序列。我国空军已经拥有预警机、轰炸机、歼击机、舰载机、直升机等各类机型,一支多机种、多兵种、多要素组成的空天战略力量正在形成。

  在新形势下,沿着这些曾经的开创性装备的发展路线,更先进、更现代化的装备正不断诞生。

  ★对话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海军专家李杰:

  中国航母发展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航母可以实行有效威慑

  新京报:航母对中国海军意味着什么?

  李杰:中国需要航母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不光要发展、应用好近海周边的海域,也要维护好在中远海海域的相关海洋权益,包括海上通道的安全、各国各地区华人华侨利益、海外中资企业和海外使领馆人员安全,以及越来越多的出境旅游人员的安全和利益。

  比如,2011年利比亚撤侨和2015年也门撤侨,中国海军第一时间派出了舰艇。如果有大型舰船就更方便了,可以更快捷、更有效、更全面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每年60%以上的石油需要进口,大部分都通过海运。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80%货物贸易也要走海运,因此海上贸易的通道安全对我们至关重要。

  新京报:和平时期,航母能发挥什么作用?

  李杰:航母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包括人道主义救援、抢险救灾、反恐、反海盗等。

  我们一再宣称我们强而不霸,我们有了航母以及其他大中型战舰后,海上力量增强了,但依然不会掠夺海洋资源、侵犯他国利益。我们只会遵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准则,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今天是这样,明天也是如此。我们发展航母应该正确地理解为是为了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利益,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

  中国航母发展全面加速

  新京报:中国航母起步比国外晚了将近100年,在发展速度上如何赶超?

  李杰:中国曾经有过几次想发展航母的计划,但都因为战争无疾而终。我们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建造中型以上战舰,特别是时任海军司令员刘华清提出了中国海军战略理论之后,海军走上一条快速、均衡、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那之后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总量有限,军费也是不够的。到2000年前后,实际上军费还是比较少,也就一两百亿美元,想发展航母也不太可能。

  我们从21世纪初开始尝试引进国外先进航母技术,包括航母舰艇本身。2005年开始对“瓦良格”号进行改装,充分吸收了欧美先进的航母技术,特别是舰载机技术、弹射技术,以及机库和甲板的设计、舱室布局、人员培训等。

  从2005年开始,我国航母进入稳扎稳打、不断提升、加速发展、全面腾飞的阶段。今年4月26日001A国产航母下水,标志着中国航母发展全面加速。这不是传统意义上西方国家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可能会实现一定意义上的弯道超车。

  新京报:在哪些方面能实现弯道超车?

  李杰:数量的增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其实是技术和性能上的弯道超车。

  首先是弹射技术。我们最先使用的可能是蒸汽弹射,如果能加速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实用化程度,将来可以更短时间内实现电磁弹射。

  其次,舰载机技术也发展得比较快。歼15舰载机是我们自主研制的三代机,现在还在加速四代机的研制和试验。无人机技术我们也在加紧研制和试验。

  核动力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取得很好的发展结果。核动力技术不仅包括技术本身的发展,还有安全性、后期处理问题,这是世界难题,至今都没有解决。

  中国海军不单是守在“家门口”

  新京报:我国航母什么时候可以形成作战能力?

  李杰:001A航母在吸取辽宁舰的经验基础上,会加速完善作战功能,尽快成为一艘真正的作战航母。

  航母的作战能力绝对不仅在于航母本身,必须配备相当数量的舰载机。我们舰载机数量和种类相对还是较少,特别是我们没有固定翼的预警机。

  同时还必须有其他护航舰艇,包括驱逐舰、护卫舰、潜艇、补给舰等。这些中国已经都有了,包括前不久下水的“万吨大驱”,能力和规模在不断提升,未来会很好地完成航母编队的编组。

  新京报:拥有航母为我国海军带来了什么改变?

  李杰:现在有人说中国海军实力世界第三,也有外国人说是第二,但不管怎么说,近年中国海军有着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有了航母以后。

  航母对于海军来说当然能带来作战力量的整体提升和升华。中国海军过去是以驱逐舰编队出海,既不可能有舰载机升空作战,也很少有水下潜艇配合。航母改变了作战方式,是完全立体化、信息化地实施作战。

  因为有了航母和其他大型两栖攻击舰的发展,中国海军不单是守在“家门口”的近海海军,又是中远海海军、远洋海军,国家利益到哪儿,海上力量就能跟到哪儿。

  新京报见习记者 倪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