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我的高考·高考影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0:我的高考·高考影像

回望高考40年

2017年07月3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1978年 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 新华社发
1977年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在上物理实验课。 新华社发
1977年 上海市高校招生文化考试准考证。图/视觉中国
1977年 恢复高考后的首次考试。图/视觉中国
1985年 南海西沙,军营中的高考补习班。图/视觉中国
2003年 非典时期沈阳的露天高考考场。图/视觉中国
2017年 大巴车从安徽毛坦厂中学北门驶出,陪读家属为孩子送行。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1977年12月,中断11年的全国高考恢复,在那个冬天,有大约570万人走进高考考场,27万人被录取。此后40年间,数以亿计的考生通过高考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次年入学的那一批大学生,被人们称为“77级、78级”,这个多数人经历过上山下乡磨炼的群体,历经艰辛终于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

  “天之骄子”是80年代对大学生的最高褒奖,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以高考和大学为目标激励子女。在那个洋溢着理想主义的年代,更多的年轻人渴望走进象牙塔,他们期许并自信国家和个体的未来会更美好。

  90年代是属于改革的年代,各项高考改革措施遍地开花,人们追求更公平、更理性的考试制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1997年,多家中央报刊开展恢复高考20周年征文活动,从应征文章看出,无论是当时考上的,还是落榜的,都对恢复高考唱出发自肺腑的赞歌。

  时光进入新的世纪,在非典肆虐、汶川强震给国人带来巨大悲恸的时候,无数的学子依然奔赴考场,他们用这种方式传承希望和力量,成为新世纪头个十年里最令人动容的瞬间。

  “老三届”、炎热的“黑七月”、“3+X”、“估分”、“高校扩招”、“分省命题”……成为不同时期高考考生的集体记忆,站在2017年的当下,回望这些或继续存在或已成历史的瞬间,时代的意义与烙印似乎更加清晰。

  文/刘维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