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5:书评周刊·主题

在求认同中的自我觉醒

2017年08月0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他们眼望上苍》
作者:(美)佐拉·尼尔·赫斯顿
译者:王家湘
版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7月
作者赫斯顿在南方一个全黑人的小镇长到十岁,才知道了世间还有一个歧视黑人的白人世界。她在伯纳德大学学习人类学,是该校当时唯一的黑人学生。以后她又到美国南方和西印度群岛收集整理黑人民间故事和传说,了解并热爱黑人的文化传统。她习惯于黑人独立治理一切事务的世界,看到的黑人是有着强烈的自尊和自信的人,在《他们眼望上苍》中,她描写了黑人充实的生活,他们的爱情,忠诚,欢乐,对生活的肯定态度,以及人生中必然存在的不幸。
《土生子》
作者:(美)理查德·赖特
版本:译林出版社2008年6月
《土生子》表现了种族歧视和经济压迫所造成的底层黑人的心灵扭曲,作者把主人公痛苦无望的内心世界展露在读者面前,清楚地表明他的言行、态度、价值观和命运都是他作为底层黑人在美国的地位所决定的,社会对他的歧视造成了他的恐惧和仇恨,使他以血腥的暴力发泄仇恨。一时间,赖特式的抗议文学成了黑人文学的典范。
《看不见的人》
作者:(美)拉尔夫·埃里森
版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10月
《看不见的人》的力量在于,提出了一个超越种族、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即一个社会非人道到这种程度——使其黑皮肤的公民成为了看不见的人,难道会真正意识到其他人的生命价值吗?这部作品还拓宽了黑人文学传统的表现手法,在叙述过程中将现实和荒诞、黑人民间传说和现代音乐、梦境和意象等交糅,形成一部故事似乎清楚但含义极难摸透的独特作品。
《宠儿》
作者:(美)托妮·莫里森
版本:外研社2006年1月
莫里森巅峰之作。小说主人公女黑奴怀着身孕从奴隶庄园逃到辛辛那提,奴隶主循踪追至;为了使儿女不再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毅然杀死了自己的一个女儿。十八年后奴隶制,早已废除,而被她杀死的女婴还魂归来,惩罚母亲当年的行为。莫里森选择这一不同寻常的事件,揭露了奴隶制对黑人身心的摧残。

  美国黑人文学的诞生比起任何民族的文学来艰难得多。他们的祖先被强行贩卖到美洲大陆,从自由人变成了奴隶,长期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从1619年第一批黑奴来到北美,一个半世纪以后,才出现了第一部黑人文学作品,但是黑人文学一出现,就成了争取种族解放的武器,为种族生存呐喊,为黑人在美国社会做人的权利而抗争,具有强烈的使命感。

  黑人文学肩负着黑色人种在文学以外的期望,这在其他文学中是不多见的。这种使命感既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文学上的更大成就。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黑人文学在主题和创作风格上才呈现出多彩局面。

  19世纪末以前

  黑人自述为主

  19世纪末以前,黑人文学的形式以黑奴自述为主。由于黑人在美国南方极端受压的处境,少数以超人的努力,冒着生命危险逃出蓄奴制牢笼并有所建树的黑奴的经历,必定会引起广泛的兴趣,于是出现了大量的黑奴自述和自传,最为著名的有道格拉斯于1845年至1892年间出版的三部自传,记述了这位黑人领袖的毕生经历,也反映了南北战争前后为黑奴解放所进行斗争的历史。

  到了19世纪末,随着黑人中产阶级的出现,黑人作家开始形成一支队伍登上美国文坛。作品着力反对白人作品中对黑人的歪曲丑化,抗议种族歧视和种族迫害。人物多为有教养、懂礼貌、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通过这些优秀黑人男女所遭受的歧视和迫害,揭示种族歧视制度之不合理,以唤起白人读者的良知和对黑人的同情。女作家哈珀的《艾拉.·勒罗伊,阴影消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

  20世纪头20年

  沿袭上世纪黑人文学模式

  20世纪的头20年,黑人小说的主力军是第一批接受了正规高等教育的作者,他们的作品沿袭了上世纪末黑人文学的创作模式,以白人为主要读者,反映了为中产阶级黑人鸣冤叫屈、希望得到白人社会的同情的心态,追求与主流文化的认同。值得一提的是詹姆斯·威尔顿·约翰逊的小说《一个原黑人的自传》。这是一个肤色白皙的黑人一生的辛酸回忆。

  一战后至30年代末

  哈莱姆文艺复兴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30年代末,形成了黑人文学的重要高潮,是第一个得到黑人群体以及主流社会承认的黑人文学运动,被称作哈莱姆文艺复兴。黑人在音乐、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

  这个文学高潮的出现绝非偶然。战争工业的发展加速了黑人从南方乡村向北方大城市迁移的过程,到20年代中期约有一百三十万黑人涌入北方。参战的黑人士兵浴血奋战,希望战后能享受民主和平等的权利。但战后美国种族主义依旧横行,黑人受到变本加厉的压制,导致种族矛盾迅速激化。

  这一时期的作家强调在多元文化结构中探索和确立黑人的文化传统,追求民族的自我认知,为黑人群体进行创作。他们向前代作家中“模范”的黑人形象挑战,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来自下层,使用的是黑人口头语言。60多年后出版的《诺顿美国黑人文学选集》对这一运动的评价是:“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使未来的作家、音乐家和艺术家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构建,使广大的黑人群众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面貌得到了正确及充满爱心的反映。”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抗议小说风靡,诗歌和戏剧成为斗争武器

  此后是抗议小说风靡的三十年。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民权运动高涨期间最著名的黑人小说家,当数理查德·赖特和拉尔夫·埃里森。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二战后美国社会最动荡的十年,黑人斗争是美国种族斗争史上最激烈的一个时期。争取民权的斗争从南方的非暴力抗议发展到北方城市黑人区的暴乱。在黑人运动的巨大压力下,美国国会在1964年和1968年相继通过了民权法案,但是各级政府并不严格执行,种族主义分子更加变本加厉地用暴力袭击黑人,针对民权运动积极分子的暗杀、爆炸、纵火事件层出不穷。

  白人的暴力引起了黑人的暴力反抗,从1964年夏到1968年夏,城市底层黑人的暴乱横扫美国,激进的黑人组织从争取黑人权利发展到争取黑人权力。如黑豹党的宗旨就是要以一切必要的手段,争取黑人大众的权力。在这场斗争中,黑人文艺运动是黑人权力运动的喉舌。他们不主张创作抗议文学,认为不必诉诸于白人的道德观和良心,要求作家创作能够作为战斗武器的作品。在这方面,诗歌和戏剧短小精悍,更适应斗争需要,在这十年中有了极大发展。

  20世纪最后30年

  黑人女作家的新高度

  二十世纪最后的三十年是黑人小说大发展的三十年,这一时期的作家大多出生于三十年代前后,成长在充满动荡的时代,民权运动、女权运动等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民权法案的通过使黑人有可能进入名牌高校,黑人文学和黑人历史文化的研究渐成气候,这一切都深化了他们对美国社会经济和种族问题的认识,他们的作品反映种族歧视的现实,也表现了黑人的自信,肯定黑人民间传统、黑人的价值观和丰富的黑人文化。他们追求创作手法创新,熟悉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各种创作手法,将各种叙事方式自由地混合使用,在作品中大量利用黑人民间寓言、神话、传说。

  这三十年中涌现出了大量女作家,在一定程度上盖过了男作家势头。在反对种族歧视的作品中,很少反映黑人内部矛盾,但这一时期有不少女作家开始反映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阶级压迫对黑人女性、家庭和社区的影响,写黑人女子摆脱压迫,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历程。

  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托妮·莫里森是女作家中的佼佼者。她在作品中生动再现了美国黑人的生存境遇,以及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维护自己文化传统的尊严和独立存在的自我。她通过人物的命运表明,黑人只有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才能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王家湘(美国黑人文学研究者,著有《黑色火焰: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