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下一篇

“知识分子”是靳东内心理想形象

2017年08月24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一家之言】

  

  “端着”的形象是否真的给靳东带来粉丝崇拜?不好说,尤其近期“人设崩塌”趋势明显,靳东仍执著地在微博上使用繁体字、写“诗”。所以这个“端”,并非只是为了吸粉。但这个姿态显然显示出内心的希望:靳东心中自己的理想形象就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敬业演员,有着听京剧、打网球的高雅爱好。

  专心演好戏,文化程度不高观众也喜欢

  明星过生日,不少粉丝们会剪辑他的代表作,做成几分钟的视频,祝他(她)生日快乐。靳东的片子好剪,标题可以叫做“穿越时空的全能导师”——从古装到民国到现代戏,虽然服装不同,发型有异,里面的表演丝毫不违和:端着,做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生导师。你可以说明楼从《伪装者》端到了《我们的爱》,也可以说洞晓世事天机的阁主克服了时空障碍,摇身一变成了贺涵,扮演观音兵搭救子君,或者谭宗明爱上了唐晶,后来转爱子君。表演节奏挺和谐,神态也差不多,教育起人来,人生导师的姿势不变。

  微博上吐槽、和朋友闹着玩,急切之下来几个错别字无伤大雅。但如果正儿八经做人生导师时,特严肃地用繁体字打出“草木萌劝”(应为“萌动”),“古人云”(错写成雨字头的繁体),外带百度上转抄的嫌疑,人设容易崩塌。

  是观众逼着靳东端起来的吗?非也。现在的观众特理性,另一位“老干部”霍建华自述书读得不多,文化不高,粉丝们心疼了:咱不要求你文化高,就乐意看你表演的作品。还有更实诚的:你们专业高考时文化课录取分数两百多,要求拿出六七百分的水平不现实。观众纷纷表示,文化程度不高可以靠其他(例如好性格、好演技)来弥补,讨厌假模假样装作满腹经纶。呼吁靳东放下文化人人设、专心演好戏的观众,从两年前到现在大有人在。

  但按照靳东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引错意思的水平,要把自己古典文学的底蕴装成“幼承庭训”的水平难度比较大,不如改成“热爱传统文化,积极求学”的形象。但是这样的建议恐怕白搭——如果有副全知全能的上帝式人格面具,戴上它居高临下俯瞰众生久了,不容易取下来。

  内心的自我期待会投射在言行举止上

  “端着”的形象是否真的给靳东带来粉丝崇拜的利益?不好说,尤其近期“人设崩塌”趋势明显,靳东仍执著地在微博上使用繁体字、抄古诗文。所以这个“端”,并非只是为了吸粉。人们常说,缺什么秀什么,它也显示出内心的希望:想成为什么就秀什么。而这个想,往往想的是自己不具备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靳东心中自己的理想形象,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敬业演员,有着听京剧、打网球的高雅爱好。

  正好,他在李健的健谈会谈到“想以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这就解了我们的谜,知识分子是他的理想形象。这个理想形象的形成也许和他考上中戏前五年做过各种工作有关——好容易才成了大学生,也许和其童年经历有关,比如父母离异、家庭条件一般引起生活失控感,他希望自己全知全能地控制生活。

  基本上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形象,只要不损害生活与健康,它本身是好事,能推进人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喜欢知识分子形象当然是好事,为了向这个形象靠拢,多读书呗。一时之间读不过来,装的时候拿本《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对着敲也行——这不是讽刺,有不少朋友出于对古风的热爱,先假装懂文言文、懂古代礼仪,学习、了解时间长了,真变成半个专家了。

  过于沉迷“人设”会导致塑造角色单一

  演员扮演一个角色要成功,演技之外,他(她)要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放下自己,走进角色内心。比如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好莱坞以个性突出出名,但无论近些年的《铁娘子》还是《跑调天后》,不管她在电影里扮演谁,整部电影顶多有两三个镜头露出一点梅姨本色。

  相反,靳东在影视剧中扮演的角色不断重复,据他在综艺、访谈节目中的言行看,端和装是比较本色的演出,似乎把理想自我当成真实自我了,本来“希望”自己以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结果变成了“以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固执地在知识分子的幻觉里不肯走出。

  与靳东差不多同时走红的王凯,或许可以给靳东一些启发。在《伪装者》里,他们是兄弟俩,之后王凯接演的角色其实也有些单一,几乎都是正面形象,不是“武力值高”——比如《如果蜗牛有爱情》里的刑警;就是“智力超群”——比如苏有朋版《嫌疑人X的献身》里的唐教授;再有就是品位高雅——比如《欢乐颂》里喜欢古典乐的赵医生。同样无一例外是社会精英的形象。

  说实话,王凯和靳东的演技也都半斤八两,很难说谁更胜一筹。但王凯给观众的“重复感”却减轻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他对自己没有太大的框限,基本能按照角色的需要来(当然不代表他完全能找对感觉),所以给人感觉更有可塑性,戏路也更广。

  当然,“大哥”或许更该向另一位“小弟”胡歌(《伪装者》饰演明台)学习,更多去尝试和突破。否则,不肯放下自己,朝剧本一看,“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演谁都用理想形象去套,接剧本时也接形象贴近的角色。外人很难唤醒沉浸在自恋世界的人,让他正视知识匮乏的现实,把人设改成积极求学。下次靳东再假装“童子功”写惯了繁体字,我们别过脸去,免得字错了大家尴尬。

  □翠红(心理咨询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